《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
时间: 2025-01-04 10:25: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彼哉嵇阮曹,终以明自膏。
靖节固昭旷,归来侣蓬蒿。
新霜著疏柳,大风起江涛。
东篱理黄华,意不在芳醪。
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
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
白话文翻译:
这群人呀,嵇康、阮籍和曹操,最终还是以明白自我为重。
靖节的高洁自然是显而易见,我愿归来与蓬蒿为友。
新霜覆盖了稀疏的柳树,大风掀起江上的波涛。
在东篱下理顺黄花,我的心意并不在于美酒佳酿。
白衣人提着壶来到,径直醉了又游玩。
悠然地看到南山,心情与秋天的气息一样高远。
注释:
- 嵇阮曹: 指古代著名的隐士和文学家,象征高洁的志向与自由的生活。
- 靖节: 指靖节高洁的人品。
- 蓬蒿: 形容隐士的生活环境,意指清贫。
- 新霜: 指秋冬季节的寒霜,暗示时节的变迁。
- 东篱: 指东边的篱笆,象征隐逸的生活。
- 芳醪: 指美酒,暗示世俗的享乐。
- 南山: 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诗人心情愉悦,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豁达心态。
诗歌鉴赏:
《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是一首体现苏轼高洁人格和乐观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呈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开头提及的嵇康、阮籍和曹操,象征着对高洁志向的推崇,他们的生活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文化理想的体现。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不断地通过自然意象来传达内心的情感。新霜、疏柳、大风、江涛等自然景象,既描绘了秋冬时节的景致,也折射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尤其是“东篱理黄华,意不在芳醪”,展现了诗人宁愿与自然为伴,淡泊名利的超然态度。
最后两句“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南山象征着高远和理想,而秋气则代表着成熟与沉稳。整个诗作在运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高洁人格的向往,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彼哉嵇阮曹: 提及隐士,表明对其理想的向往。
- 终以明自膏: 表达了内心对清白与明理的追求。
- 靖节固昭旷: 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强调其显而易见。
- 归来侣蓬蒿: 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乐观态度。
- 新霜著疏柳: 描绘自然景象,用以体现孤独与时光的流逝。
- 大风起江涛: 强调自然的力量与壮阔。
- 东篱理黄华: 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
- 意不在芳醪: 强调对物质享乐的淡泊。
- 白衣挈壶至: 描绘友人的到来,体现人际关系的简单美好。
- 径醉还游遨: 表达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悠然见南山: 显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的理想。
- 意与秋气高: 表达与自然同高的情感,传达一种超脱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白衣挈壶”暗含隐士形象,象征清净与淡泊。
- 对仗: “新霜著疏柳,大风起江涛”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自然的变化。
- 拟人: 自然景象如“江涛”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高洁人格和自由生活态度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篱: 代表隐逸的生活。
- 黄华: 象征自然之美,体现简单与纯粹。
- 白衣: 代表清白与高洁。
- 南山: 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隐士有哪几位? A. 李白
B. 嵇康、阮籍、曹操
C. 王维 -
“意不在芳醪”中的“芳醪”指的是什么? A. 美酒
B. 美食
C. 花香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忧伤
B. 自由与高远
C. 热闹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宁静的生活。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但苏轼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内心的豁达,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传》,作者:李某某
- 《宋诗选》,编辑:张某某
- 《中国古代文学史》,编著:王某某
这些参考资料可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苏轼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