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望九华山》
时间: 2025-01-17 08:41: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望九华山
作者:李符〔清代〕
丹崖翠壁,秀色从天泻。
见一峰峰尽如画。
昔谪仙曾到,谓似莲花,
千载后我欲登山去也。
直儿孙九井,培塿五松,
西望香炉庶其亚。
傥此中仙客,拍手相招,
肯教我鸾骖鹤驾。
请从此逍遥以终焉,
又何必,踌躇未完婚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美丽景色,丹崖和翠壁上,秀丽的色彩似乎直泻而下,眼前的每一座山峰都宛如一幅画。古时有谪仙曾来到这里,称赞这山似莲花。千年之后,我也想要去登上这座山。直视儿孙的九口井,培育着五棵松树,向西望去,香炉山似乎更为高耸。如果这里有仙人,在拍手招呼我,愿意教我乘坐飞翔的鸾鸟和骖马。我希望能从此逍遥自在地生活下去,又何必再犹豫于婚嫁的事情。
注释
- 丹崖:指红色的崖壁。
- 翠壁:指绿色的崖壁。
- 谪仙:被贬的神仙,指道教神话中的仙人。
- 莲花:象征高洁、美丽的事物。
- 儿孙九井:形容家庭后代繁盛,井代表富饶。
- 香炉:指香炉峰,是九华山的著名山峰之一。
- 鸾骖鹤驾:指传说中的神兽,象征高贵的出行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符是清代的诗人,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李符创作此诗时,可能受到九华山秀美风光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生自由的渴望。九华山在道教中有着重要地位,常被视为仙人居住之地,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洞仙歌 望九华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诗。开篇以“丹崖翠壁”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色彩鲜明且生动。接着提到“昔谪仙曾到”,使得诗歌不仅仅停留在景物的描绘上,更升华为人文的思考,连接了历史与个人的情感。
诗中“千载后我欲登山去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人生意义的探索,渴望超脱世俗的束缚,追求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接下来的“儿孙九井,培塿五松”,则描绘了丰饶与希望,展现了对未来后代的美好祝愿。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仙人相邀的向往,以及对逍遥生活的渴望,形成了一个理想的境界。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崖翠壁,秀色从天泻: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色彩鲜艳,似乎从天而降。
- 见一峰峰尽如画:每一座山峰都如同画卷一般美丽。
- 昔谪仙曾到,谓似莲花:提到古代仙人到过此地,称其如莲花般高洁。
- 千载后我欲登山去也:表达了千年后诗人也想登山的愿望,渴望追求理想。
- 直儿孙九井,培塿五松:描绘了富饶的家庭后代,以及生机勃勃的景象。
- 西望香炉庶其亚:向西望去,香炉峰显得更加高耸。
- 傥此中仙客,拍手相招:假如有仙人招手呼唤。
- 肯教我鸾骖鹤驾:愿意教我乘坐神兽,象征自由高贵的出行。
- 请从此逍遥以终焉,又何必,踌躇未完婚嫁:希望能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不再犹豫于世俗的婚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形容为“如画”,使景象更加生动。
- 拟人:仙客“拍手相招”,赋予仙人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丹崖翠壁”与“秀色从天泻”,使诗歌节奏感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理想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庭未来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 丹崖:象征着热情与生机,体现了自然的力量。
- 莲花:象征着纯洁、高洁,传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香炉:代表着道教文化的象征,连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丹崖”指的是: A. 红色的崖壁
B. 绿色的崖壁
C. 黄色的崖壁
D. 白色的崖壁 -
诗人对九华山的感受是: A. 恐惧
B. 厌倦
C. 向往
D. 无所谓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了山的壮丽,但更强调了对国家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以豪放的气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未来的展望,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敬仰与人生的思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