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其一》

时间: 2025-01-08 23:13:22

晚烟漠漠帆如织。

隔林几点疏灯出。

一乌下蘋洲。

乱山相对愁。

孤蓬团野色。

到此归心极。

烟水望中宽。

替伊鸥鹭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烟漠漠帆如织。
隔林几点疏灯出。
一乌下蘋洲。
乱山相对愁。
孤蓬团野色。
到此归心极。
烟水望中宽。
替伊鸥鹭寒。

白话文翻译:

晚上的烟雾渐渐弥漫,船帆像织成的锦缎。
树林的另一边,几盏稀疏的灯光闪烁。
一只乌鸦飞下蘋洲。
对面是乱山,愁绪重重。
孤独的蓬草与野色交织在一起。
到这里,归家的心情到了极点。
烟水之间,视野显得宽广。
替她的鸥鹭感到寒冷。

注释:

  • 晚烟:傍晚的烟雾,形容时分的朦胧。
  • 帆如织:形容船帆在晚风中如同织物般飘动。
  • 隔林:在树林的另一边。
  • 疏灯:稀疏的灯光,形容远方灯火点点。
  • 一乌:一只乌鸦,象征孤独。
  • 蘋洲:指水边长有蘋草的小洲。
  • 乱山:指形状不齐的山峦,带有愁苦的意味。
  • 孤蓬:孤独的蓬草,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
  • 归心极:归家的心情达到了极点,表达对家的思念。
  • 鸥鹭寒:指海鸥和白鹭,表现出一种孤寂和寒冷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关锳(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擅长词曲和诗歌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旅途或归乡途中,晚景的描绘流露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感慨,反映了清代文人的情怀与思索。

诗歌鉴赏:

《菩萨蛮 其一》是一首描绘晚景的诗,诗中运用了极其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孤独的旅人对归家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悟。诗的开头“晚烟漠漠帆如织”,描绘了傍晚的朦胧景象,船帆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形成了一幅如梦似幻的画面。接着“隔林几点疏灯出”,诗人用“几盏稀疏的灯光”来反衬旅途的孤独与宁静,令人感觉到一种遥远而又亲近的温暖。

“一乌下蘋洲”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乌鸦的出现不仅增添了情趣,也暗含了孤独与无奈之感。紧接着的“乱山相对愁”,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苍凉与旅人的愁苦,山的无情与人的情感交错,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几句“孤蓬团野色。到此归心极”,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强烈渴望,孤蓬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状态,归心似箭的情感使得整首诗的情绪达到高潮。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归属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烟漠漠帆如织:描绘傍晚烟雾中的船帆,渲染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2. 隔林几点疏灯出:远处树林里闪烁的灯光,营造出孤独与温暖并存的意境。
  3. 一乌下蘋洲:一只乌鸦飞下水边的小洲,象征着归属感的缺失。
  4. 乱山相对愁:对面的山峦杂乱无章,使人感到愁苦。
  5. 孤蓬团野色:孤独的蓬草与自然色彩交织,表现出诗人的漂泊感。
  6. 到此归心极:此时归家的心情达到极点,表达了强烈的思念之情。
  7. 烟水望中宽:烟水蒙蒙之间,似乎看到了更宽广的未来。
  8. 替伊鸥鹭寒:为鸥鹭感到寒冷,象征着对孤独的共鸣与怜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帆比作织物,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通过“鸥鹭寒”表达出一种人情味的关怀。
  • 对仗:如“孤蓬团野色”和“归心极”,形成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敏感与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旅途中孤独的情感与对归属的渴望,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烟: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朦胧的情感。
  • :代表旅途与人生的漂泊。
  • :象征希望与温暖。
  • 乌鸦:常常代表孤独与不幸。
  • 乱山:象征人生的困扰与不顺。
  • 孤蓬:代表漂泊与无依无靠的状态。
  • 鸥鹭:象征自然的生灵与旅人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晚烟漠漠帆如织”意指什么? A. 船帆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B. 远方的山峦模糊不清
    C. 灯光闪烁不定

  2. “孤蓬团野色”中“孤蓬”比喻什么? A. 归家的心情
    B. 孤独的漂泊
    C. 宁静的自然

  3.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C. 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但更加注重豪放与洒脱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对比中,杜甫的作品更强调对家人的思念与社会动荡的感慨,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评》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关锳及其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