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叠金 其十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染香绒袖金泥浅。
刀剪玉奴抛。
画屏秋雨夜。
苔径几时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梦幻气息的场景。柔软的绒袖上染着香气,金色的泥土显得很淡薄;美丽的玉奴被刀剪抛弃;在秋雨的夜晚,画屏上映着细腻的景色;苔藓的小径,不知何时才能到来。
注释:
- 染香:指衣袖上染有香气。
- 绒袖:指柔软的袖子,通常用于描绘华丽的衣物。
- 金泥:金色的泥土,象征着华丽。
- 刀剪玉奴:玉奴是指美丽的少女或仆人,刀剪则暗示了被抛弃的命运。
- 画屏:指绘有美丽图案的屏风。
- 秋雨夜: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雨夜,增添了诗的哀愁。
- 苔径:苔藓覆盖的小路,象征着幽静和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的场景与情感,可以感受到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樊增祥是清代的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感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在清代,诗人们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樊增祥的这首诗恰恰体现了这种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开头的“染香绒袖金泥浅”将优雅与轻盈的感觉结合起来,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似乎在描绘一个温柔的女子。接下来的“刀剪玉奴抛”则突显了脆弱与无奈,暗示了命运的无情与人生的变幻。
“画屏秋雨夜”一句,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秋夜的静谧和幽深。而“苔径几时来”的设问,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染香绒袖金泥浅”:形象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袖子轻盈且带有香气,金色的泥土暗示着奢华却又显得浅薄。
- “刀剪玉奴抛”:用刀剪抛弃玉奴,暗指对美好事物的无情对待,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 “画屏秋雨夜”:描绘出一个秋天的夜晚,雨打在画屏上,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苔径几时来”:提出疑问,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性,暗示时间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衣袖比作香气,突出其优雅。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场景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写与命运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染香:象征着美丽与优雅。
- 绒袖:代表柔软与温暖。
- 刀剪:象征着破碎与无情。
- 玉奴: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画屏:象征着艺术与美的永恒。
- 秋雨:象征着忧伤与思念。
- 苔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染香绒袖金泥浅”中,“金泥”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贫穷
- C. 平常
- D. 恭敬
-
“刀剪玉奴抛”中的“刀剪”暗示了什么?
- A. 美好
- B. 破碎
- C. 快乐
- D. 传统
-
诗中“苔径几时来”表达的情感是?
- A. 期待
- B. 迷茫
- C. 愉快
-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樊增祥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在情感表达上有共通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李白通过月光与思乡的情感构建了一种深沉的思念,而樊增祥则通过秋雨与小径的描绘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两首诗在主题上虽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樊增祥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