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记十月十六日所见》

时间: 2025-01-04 07:41:39

君不见天高后土黄,变化出入唯阴阳。

旋凝细雾作飞雹,复遣震雷追日光。

可怜万物甚微细,坐听百变随颠僵。

深根固蒂无计遁,倏来忽返安能防。

平生未见实惊耳,稍远不知如隔墙。

君看歌舞醉华屋,下有累絷排两廊。

眼前苦乐尚悬绝,空中造化知有亡。

我居宛丘厌凝冱,雪翻海水填陂塘。

但知膏泽利牟麦,恣食饼饵真嘉祥。

山阳所访亦何事,有酒胡不尽一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不见天高后土黄,
变化出入唯阴阳。
旋凝细雾作飞雹,
复遣震雷追日光。
可怜万物甚微细,
坐听百变随颠僵。
深根固蒂无计遁,
倏来忽返安能防。
平生未见实惊耳,
稍远不知如隔墙。
君看歌舞醉华屋,
下有累絷排两廊。
眼前苦乐尚悬绝,
空中造化知有亡。
我居宛丘厌凝冱,
雪翻海水填陂塘。
但知膏泽利牟麦,
恣食饼饵真嘉祥。
山阳所访亦何事,
有酒胡不尽一觞。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高空的天空和黄土地的景象吗?万物的变化出入全在阴阳之间。细雾旋转凝聚成飞雹,又派遣震雷追赶日光。可怜这万物是如此细微,我坐在这里听着百种变化随意摇摆。深根固蒂无处可逃,忽然来临的变故又怎能防范?我一生未曾听到真正的惊心动魄,稍远离一些便不知道如同隔着墙壁。你看看那歌舞醉人的华丽屋子,下面却有锁链束缚着两旁的走廊。眼前的苦乐尚未分清,空中造物却知道有无的变化。我居住在宛丘,对凝重的寒霜感到厌倦,雪水翻涌填满了池塘。我只知道膏泽的丰盛有利于麦子,尽情地吃着饼和美食真是美好。山阳所访的事情又何须在意,有酒为何不尽情一饮而尽?

注释

  • 君不见:你难道没有看到。
  • 后土:指大地,常用以比喻土地。
  • 旋凝细雾:旋转的细雾。
  • 震雷:指雷声。
  • 颠僵:形容变化无常的状态。
  • 宛丘:指特定的居住地,可能为诗人所在地。
  • 膏泽:指雨水或水泽滋润的土地。
  • 嘉祥:美好的兆头、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词、散文、议论等多种文体闻名,风格多变,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十月十六日,是苏辙在一个变化多端的秋天所见所感,他通过描绘自然变化来表达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此时,正值宋代,国家面临诸多内外困扰,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述,反映出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次韵子瞻记十月十六日所见》是一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开篇便以“君不见天高后土黄”引入,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宏伟和变化,开宗明义地让读者感受到天地的广袤。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阴阳变化的奥妙,细雾、飞雹、震雷等意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的无常和力量。

诗的中段,诗人感慨万物微小,随时可能被变化所困扰,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无助。这里的“深根固蒂无计遁”暗含了对命运的无奈,似乎深植于生活之中却又无法逃避。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自身和社会,感叹人们在繁华背后却常常被束缚,生活的苦乐并不清晰,空中的造化也让人感到渺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思考相结合,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命运的深刻理解,具有强烈的哲理性和时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不见天高后土黄:引入自然景象,展示天地的壮丽。
  2. 变化出入唯阴阳:万物变化的根本在于阴阳的交替。
  3. 旋凝细雾作飞雹:描绘天气变化,细腻的描写增强了画面感。
  4. 复遣震雷追日光:雷电的出现与日光的交织,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5. 可怜万物甚微细:对自然的感叹,强调万物之微小。
  6. 坐听百变随颠僵:人虽被动地观察变化,却无法掌控。
  7. 深根固蒂无计遁:感叹生活的困境,无法逃避。
  8. 倏来忽返安能防: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无从防范。
  9. 平生未见实惊耳:形容自己一生中未曾经历过的震撼。
  10. 稍远不知如隔墙:远离事物便无法了解,隐喻人生的隔阂。
  11. 君看歌舞醉华屋:转向社会生活,描绘繁华的景象。
  12. 下有累絷排两廊:华丽的背后却是束缚。
  13. 眼前苦乐尚悬绝:生活中的苦乐尚未分清。
  14. 空中造化知有亡:宇宙的变化无常,生命的脆弱。
  15. 我居宛丘厌凝冱:诗人的自我表达,厌倦寒冷的环境。
  16. 雪翻海水填陂塘:自然景象的变化与生命的关联。
  17. 但知膏泽利牟麦:强调土地的丰饶与人的享受。
  18. 恣食饼饵真嘉祥: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19. 山阳所访亦何事:反思访友的意义。
  20. 有酒胡不尽一觞:借酒消愁,表达洒脱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高后土黄”比喻天地的广阔。
  • 拟人:如“空中造化知有亡”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繁华背后隐藏的苦乐,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高后土:象征天地的广阔与变化。
  • 细雾、飞雹、震雷:自然现象的象征,表现变化与不可预知。
  • 歌舞华屋:社会繁华的象征。
  • 累絷:束缚的象征,反映社会的压迫感。
  • 雪、海水:自然的变化,象征生活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变化主要由什么引起? A. 风
    B. 阴阳
    C. 雨
    D. 太阳

  2. “倏来忽返安能防”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社会的愤怒

  3. 诗中提到的“歌舞醉华屋”暗示了什么? A. 生活的单调
    B. 社会的繁华与虚假
    C. 自然的美丽
    D. 个人的快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次韵子瞻记十月十六日所见》都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国家的兴衰,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的苦难,而苏辙则更关注自然与个人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君不见天高后土黄,变化出入唯阴阳。下一句是什么

旋凝细雾作飞雹,复遣震雷追日光。上一句是什么

旋凝细雾作飞雹,复遣震雷追日光。下一句是什么

可怜万物甚微细,坐听百变随颠僵。上一句是什么

可怜万物甚微细,坐听百变随颠僵。下一句是什么

深根固蒂无计遁,倏来忽返安能防。上一句是什么

深根固蒂无计遁,倏来忽返安能防。下一句是什么

平生未见实惊耳,稍远不知如隔墙。上一句是什么

平生未见实惊耳,稍远不知如隔墙。下一句是什么

君看歌舞醉华屋,下有累絷排两廊。上一句是什么

君看歌舞醉华屋,下有累絷排两廊。下一句是什么

眼前苦乐尚悬绝,空中造化知有亡。上一句是什么

眼前苦乐尚悬绝,空中造化知有亡。下一句是什么

我居宛丘厌凝冱,雪翻海水填陂塘。上一句是什么

我居宛丘厌凝冱,雪翻海水填陂塘。下一句是什么

但知膏泽利牟麦,恣食饼饵真嘉祥。上一句是什么

但知膏泽利牟麦,恣食饼饵真嘉祥。下一句是什么

山阳所访亦何事,有酒胡不尽一觞。上一句是什么

君不见天高后土黄,下一句是什么

变化出入唯阴阳。上一句是什么

变化出入唯阴阳。下一句是什么

旋凝细雾作飞雹,上一句是什么

旋凝细雾作飞雹,下一句是什么

复遣震雷追日光。上一句是什么

复遣震雷追日光。下一句是什么

可怜万物甚微细,上一句是什么

可怜万物甚微细,下一句是什么

坐听百变随颠僵。上一句是什么

坐听百变随颠僵。下一句是什么

深根固蒂无计遁,上一句是什么

深根固蒂无计遁,下一句是什么

倏来忽返安能防。上一句是什么

倏来忽返安能防。下一句是什么

平生未见实惊耳,上一句是什么

平生未见实惊耳,下一句是什么

稍远不知如隔墙。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