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斋竹三绝》

时间: 2025-01-01 15:42:46

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

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斋竹三绝
作者: 苏辙 〔宋代〕

幽居一室少尘缘,
妻子相看意自闲。
行到南窗修竹下,
恍然如见旧溪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幽静的居所中生活的情景。屋子里尘埃很少,生活宁静,妻子与我互相对望,心情自然轻松。走到南窗下的修竹旁,恍如回到了曾经熟悉的溪山。


注释:

  • 幽居:指隐居、安静的居所。
  • 尘缘:尘世的纷扰和缘分,这里指少有尘世的干扰。
  • 相看:互相凝视,形容夫妻之间的默契和情感。
  • 修竹:形容竹子修长而美好。
  • 恍然:恍若、仿佛,形容似曾相识的感觉。
  • 旧溪山:指过去熟悉的风景,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曾经游览过的山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冷斋,宋代著名词人、诗人、政治家,与弟苏轼并称。苏辙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及家人情感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隐居生活期间,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宋代,社会安定,文人有更多的空间进行个人情感和自然风光的描绘。


诗歌鉴赏:

《南斋竹三绝》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热爱与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开篇“幽居一室少尘缘”点出诗人的居住环境,既反映出他对清静的追求,也暗示了他与尘世的隔绝。接下来的“妻子相看意自闲”则透露了夫妻之间的和谐美好,体现了生活中的简单快乐。这种情感的流露让人倍感温馨,仿佛见到了一个宁静的家庭场景。

最后两句“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则通过南窗竹子的描写,引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缅怀。整首诗在意境上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居一室少尘缘:描绘了一个宁静、简朴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安逸的心境。
  2. 妻子相看意自闲:夫妻之间的默契和心灵的相通,表现了家庭生活的和谐。
  3. 行到南窗修竹下:通过南窗的竹子,营造出自然的氛围。
  4. 恍然如见旧溪山:通过竹子的意象,引发对昔日美好风景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与旧时山水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对仗:诗的结构工整,词句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家庭和谐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怀念,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居: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
  • 修竹:象征着高洁、不屈的品格。
  • 旧溪山:代表着过往的美好时光和难忘的自然风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的《南斋竹三绝》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A. 喧闹的城市
    B. 宁静的隐居生活
    C. 旅行中的景色

  2. “恍然如见旧溪山”中的“旧溪山”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美好回忆
    B. 现实中的山水
    C. 未来的期望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理想中的田园生活。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思考,但苏轼更多地探讨了人生哲理,而苏辙则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集》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南斋竹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