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 北渚亭》
时间: 2025-01-17 10:41: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已过百花汀,
未厌相携上古城。
云放连山瞻岳麓,
雪消平野看春耕。
临风举酒千钟尽,
步月吹茄十里声。
犹恨雨中人不到,
风云飘荡恐神惊。
白话文翻译
西湖的花已经凋谢,我和朋友不厌其烦地前往古城游玩。
云雾散去,远望连绵的山峦和岳麓,
雪已经融化,平原上开始春耕。
在微风中举杯畅饮,千杯酒尽情享受,
在月光下漫步,听那十里外传来的茄声。
我仍然怨恨那雨中的人无法相聚,
风云飘荡,恐怕会惊动神灵。
注释
- 百花汀:指的是西湖边的百花洲,汀是水边的小洲。
- 相携:指的是朋友之间的相互陪伴。
- 岳麓:指的是岳麓山,位于湖南长沙,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春耕:春天农民开始耕种的季节。
- 千钟尽:形容饮酒的畅快。
- 步月:在月光下漫步。
- 吹茄:吹奏茄子笛,茄声是一种乐器的声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岳麓”是指岳麓山,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雅士在此吟咏,象征着升华的文化意象。而“雨中人不到”则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遗憾,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屡见不鲜,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门四学士”,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游历之际,回忆与朋友在西湖古城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惜,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苏辙的《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 北渚亭》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情的诗歌。全诗开头以“西湖已过百花汀”引入,展现了春天的逝去与时光的流逝,诗人和友人携手游玩,体现出一种惬意的情景。接着,诗人以“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热爱。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临风举酒千钟尽,步月吹茄十里声”展现了饮酒作乐的欢愉,似乎在此刻忘却了世俗的烦恼。然而,“犹恨雨中人不到”一语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友人的缺席让欢乐的气氛中掺杂了一丝遗憾,风云飘荡中更是暗含了对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境上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情,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感悟,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堪称宋代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湖已过百花汀:描绘西湖的花季已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未厌相携上古城:尽管花已凋零,诗人依然乐于与友人一同游览古城,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 云放连山瞻岳麓:云雾散开,诗人远眺连绵的山峦,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 雪消平野看春耕:春天的来临,农田里开始耕种,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生机。
- 临风举酒千钟尽:在微风中,举杯畅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 步月吹茄十里声:在月光下漫步,听到悠扬的乐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 犹恨雨中人不到:即使在美好的环境中,诗人仍感到孤独,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
- 风云飘荡恐神惊:风云变幻,暗示着人生的多变与不可预测。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描绘情感,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如“临风举酒千钟尽,步月吹茄十里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雪、春耕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变幻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
- 古城:代表着历史的沉淀与人文的厚重。
- 云、雪、春耕:自然的四季变换,体现生命的轮回。
- 酒与乐声:象征欢乐与放纵,代表人际交往中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湖的花季已经怎样? A. 仍在盛开
B. 已过
C. 繁盛中
D. 不知 -
诗中提到的“步月”意指什么? A. 在月光下漫步
B. 步行到月亮
C. 月亮下的舞蹈
D. 月光照耀的地方 -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忽视
B. 期待
C. 怀念与惆怅
D. 反感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自然与人情,但更多关注国家的兴亡,诗风沉郁。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有对酒的描写,但更强调个体的孤独与自由,展现李白的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苏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