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禅室美人蕉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7:53:13

阿谁钗钏,施蒲团,笑燕支一簇。

看散花天女、娇妆束。

荫怀素、庵头绿。

禅心婆子休烧逐。

异寒崖枯木。

夜龛聊寄红绡宿。

悟梦里、原无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探春令·禅室美人蕉 其二
阿谁钗钏,施蒲团,笑燕支一簇。
看散花天女娇妆束。荫怀素庵头绿。
禅心婆子休烧逐。异寒崖枯木。
夜龛聊寄红绡宿。悟梦里原无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禅室中沉静的女子,问谁的钗环和珠宝镶嵌在蒲团上,仿佛看到一簇簇的燕子在嬉戏。看那散落的花瓣,天女般的娇妆被束缚住了,绿意在素雅的庵中荡漾。禅心的婆子不再追逐那些虚幻的东西,寒冷的崖边只有枯木。夜间的龛台上,寄托着一宿的红绡,领悟到梦中原本没有追逐的鹿影。

注释

  • 钗钏:指用于装饰的发饰和手镯等。
  • 蒲团:一种佛教坐垫,常用于禅坐。
  • 笑燕:燕子在春天飞舞的景象,象征生机。
  • 天女:指天上的仙女,形容女子的美丽。
  • 荫怀:指庵堂的荫蔽处。
  • 婆子:指年长的女性,常用于指代修行的女性。
  • 烧逐:追求的意思,这里指追求欲望。
  • 异寒崖:指与众不同的寒冷山崖。
  • 夜龛:指夜晚的佛龛,寄托祈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之隽(约1650-约1710),字子元,号雪涛,晚明清初诗人,致力于诗词和书画的创作。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和情感细腻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织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茶禅生活,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探春令·禅室美人蕉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极具禅意的场景。诗中女子的美丽与自然的和谐相结合,表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头的“阿谁钗钏,施蒲团”,引发读者对美人身份的思考,接下来的“看散花天女娇妆束”则通过天女的形象突出女子的美。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既有生机,又透出一丝冷峻,正如“异寒崖枯木”所暗示的那样。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禅心婆子休烧逐”表达了对欲望的超越,强调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最后一句“悟梦里原无鹿”则是对人生追逐的总结,意在劝诫人们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和女性美的赞美,更是一种哲学思考,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阿谁钗钏:开篇以疑问引入,营造神秘感。
  2. 施蒲团:暗示安静的禅室环境,强调禅宗的氛围。
  3. 笑燕支一簇:生动形象,展现春天的活力。
  4. 看散花天女娇妆束:将自然美与人间美结合。
  5. 荫怀素庵头绿:营造出一幅静谧的禅意画面。
  6. 禅心婆子休烧逐:表达一种超脱的心态。
  7. 异寒崖枯木:暗示孤独与坚韧。
  8. 夜龛聊寄红绡宿:寄托情感与愿望。
  9. 悟梦里原无鹿:深刻的哲理思考,追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天女”,强调美丽。
  • 拟人:描绘燕子嬉戏,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夜龛聊寄红绡宿”,形成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间美的描绘,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自我超越的追求,强调了禅宗思想中的无欲无求,旨在劝诫人们珍惜当下,领悟生命的真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钗钏:象征女性的美丽与柔情。
  • 蒲团:象征修行与宁静。
  • :象征生命与美好。
  • 寒崖:象征孤独与坚韧。
  • 红绡:寄托情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钗钏”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饰品
    c) 食物

  2. “禅心婆子休烧逐”中“烧逐”的意思是什么?
    a) 追求
    b) 烧火
    c) 休息

  3. 诗中提到的“梦里原无鹿”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b) 饰品
  2. a) 追求
  3. b)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思考,通过月光与孤独的结合,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春望》:则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虽然主题不同,却同样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之隽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