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寻春)》

时间: 2025-01-17 10:20:59

新元才过,渐融和气,先到帘帏。

谩闲绕、柳径花蹊里。

探看试、春来未。

年时曾把春抛弃。

与春光陪泪。

待今春、日日花前沈醉。

款细偎红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元才过,渐融和气,先到帘帏。
谩闲绕柳径花蹊里。探看试春来未。
年时曾把春抛弃,与春光陪泪。
待今春日日花前沈醉,款细偎红翠。

白话文翻译:

新年刚刚过去,春天的暖意渐渐融化,首先来到的是帘幕后。
我漫无目的地徘徊在柳树的小径和花丛中,探寻春天是否已经来到。
往年曾经抛弃了春天,如今与春光一同流下眼泪。
期待今春,我每天都能在花前沉醉,轻轻依偎着红花和绿叶。

注释:

  • 新元:指新年的开始。
  • 帘帏:指窗帘,暗示家中环境。
  • 谩闲:无所事事,随意游荡。
  • 柳径花蹊:柳树的小路和花丛的道路。
  • 春光:春天的光景,代表春天的美好。
  • 偎红翠:依偎在红花和绿色的叶子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画面感。

创作背景:

这首《探春令》写于春天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抒发对春天的渴望与思念,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探春令》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春日抒情诗,赵长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以“新元才过,渐融和气”引入,展示了春天的气息已悄然到来,带着温暖的气息。随后的“谩闲绕柳径花蹊里”,则描绘了诗人游荡在春光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悠闲和自在的生活态度。

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往年的春天,提到“年时曾把春抛弃”,暗示了对过往时光的遗憾与惋惜。诗中的“与春光陪泪”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春日的怀念与对失去的感慨。最后一句“待今春日日花前沈醉,款细偎红翠”,则传达了对未来春天的期待与向往,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流逝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元才过,渐融和气:新年刚过,春天的气息开始渐渐融化。
  2. 先到帘帏:春天的暖意首先来临,似乎透过窗帘。
  3. 谩闲绕柳径花蹊里:漫无目的地在柳树的小径和花丛中游荡。
  4. 探看试春来未:试探性地查看春天是否真的来了。
  5. 年时曾把春抛弃:往年曾将春天抛在一旁,未曾重视。
  6. 与春光陪泪:如今与春光一同流泪,感慨万千。
  7. 待今春日日花前沈醉:期待今春日日在花前陶醉。
  8. 款细偎红翠:轻轻依偎在红花和绿叶之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气息比作温暖的气候。
  • 拟人:春光似乎与诗人有感情上的共鸣,能陪伴诗人流泪。
  • 对仗:如“红翠”对应“春光”,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到来与离去,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对生命美好的珍视和对未来日子的期待,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希望和美好。
  • :代表着柔和与生命的复苏。
  • :象征着青春与美丽的瞬间。
  • :表达了对过去的遗憾和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新元才过”,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元宵节
    • C) 中秋节
  2. “款细偎红翠”中的“红翠”指的是什么?

    • A) 红花和绿叶
    • B) 红色的翠鸟
    • C) 红色的衣服
  3.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渴望与珍惜
    • C) 愤怒

答案:

  1. A) 春节
  2. A) 红花和绿叶
  3. B) 渴望与珍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出对春天的眷恋,但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豪情壮志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长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