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四妹》

时间: 2025-01-01 15:49:49

孟光求婿得梁鸿,庑下相随不讳穷。

卓荦才名今日事,萧条门巷古人风。

五噫尚与时多忤,一笑兼忘我屡空。

六月尘沙不相贷,泫然搔首又西东。

意思解释

示四妹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孟光求婿得梁鸿,庑下相随不讳穷。
卓荦才名今日事,萧条门巷古人风。
五噫尚与时多忤,一笑兼忘我屡空。
六月尘沙不相贷,泫然搔首又西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孟光为了找到良婿而最终得到了梁鸿,尽管他们都身处贫穷的境地。卓越的才华和声名如今却成了人们所关注的事,而古人的风范在如今的街巷中却显得冷清。尽管现实常常与理想相悖,但我却常常以微笑忘却内心的空虚。在这六月的尘沙中,心情无法得到释放,时常感到无奈和迷惘。

注释:

字词注释:

  • 孟光: 古代女子,因其求得梁鸿而闻名。
  • 梁鸿: 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出身贫寒。
  • 庑下: 指屋檐下,象征避难或庇护。
  • 卓荦: 形容才华出众。
  • 五噫: 指古代诗人所作的感叹之句,意指对现实的无奈。
  • 泫然: 形容眼泪流淌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孟光与梁鸿: 这是一个关于忠贞与理想婚姻的典故,孟光以自己的品德和追求感动了梁鸿。
  • 古人风: 指古代文人所追求的高洁风范,与现实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以其改革思想和诗词成就闻名。他的诗歌风格刚健、清新,常常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中年时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古人风范的追慕。王安石在政治上追求变革,而在个人生活中则面临着许多的困惑与无奈。

诗歌鉴赏:

《示四妹》通过孟光与梁鸿的故事,引发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两人身处贫穷的境地,却依然追求才华和声名,展现了古人追求理想的精神。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当下社会风气的失望,古人风范的萧条让人感到惋惜。诗的最后两句以“六月尘沙”作结,生动描绘了内心的迷茫与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为深刻,揭示了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孟光求婿得梁鸿: 叙述孟光求婚的过程,强调忠贞与理想的追求。
  2. 庑下相随不讳穷: 强调虽然身处贫穷,但依然不避讳,表明对理想的坚持。
  3. 卓荦才名今日事: 指出当下社会对才华的关注。
  4. 萧条门巷古人风: 反映古人的风范在现代的衰落。
  5. 五噫尚与时多忤: 感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6. 一笑兼忘我屡空: 用微笑来掩饰内心的空虚。
  7. 六月尘沙不相贷: 描绘现实的困扰与无奈。
  8. 泫然搔首又西东: 形容思绪的迷乱与不安。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 用“六月尘沙”比喻内心的迷乱与外界的纷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表现出对古人高洁风范的追慕与对当下社会的失望,反映了作者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无奈与困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孟光、梁鸿: 代表忠贞的爱情与理想。
  • 尘沙: 象征现实的困扰与迷茫。
  • : 表达内心的掩饰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孟光最终得到了哪位名士?

    • A. 朱熹
    • B. 梁鸿
    • C. 陶渊明
  2. 诗中提到的“六月尘沙”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夏天的炎热
    • B. 内心的迷茫
    • C. 农田的丰收
  3. 诗的最后一句“泫然搔首又西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迷茫与无奈
    • C. 安宁

答案:

  1. B. 梁鸿
  2. B. 内心的迷茫
  3. B. 迷茫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by 屈原
  • 《静夜思》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离骚》: 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与王安石的主题相似。
  • 《静夜思》: 李白通过对月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情感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