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生》

时间: 2025-01-04 07:42:18

孙生粲粲如刻苕,玉立偕女双琼瑶。

同作二乔好夫婿,盛年咳唾千云霄。

蜀山嵯峨蜀江阔,终有畸士光斗杓。

文章不是救时物。

扬雄司马乌足骄。

男儿万事须尝胆,讵有侥幸呼卢枭。

女曹报国好身手,看我蹉跎已老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李生
曾国藩

孙生粲粲如刻苕,玉立偕女双琼瑶。
同作二乔好夫婿,盛年咳唾千云霄。
蜀山嵯峨蜀江阔,终有畸士光斗杓。
文章不是救时物,扬雄司马乌足骄。
男儿万事须尝胆,讵有侥幸呼卢枭。
女曹报国好身手,看我蹉跎已老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李生英俊潇洒,宛如雕刻的芙蓉,和美丽的女子并立如同双璧。二乔的美好姻缘,正如他们年轻时的俊朗,气吞云霄。蜀地的山川壮丽,正如那些有才之士终会显露光彩。文章并非能够拯救时局的工具,扬雄和司马相如也未必能因此而自得其乐。男子应当经历磨难,岂能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女儿们也当为国家贡献力量,而我却已年老色衰,感慨万千。

注释:

  • 孙生粲粲:孙生即李生,形容其仪表出众,"粲粲"形容光辉灿烂。
  • 刻苕:雕刻的芙蓉,形容李生的形象如同精美的艺术品。
  • 玉立:形容女子亭亭玉立。
  • 二乔:指历史上著名的两位美女乔氏,代表美好的姻缘。
  • 盛年咳唾千云霄:形容年轻时的气魄和才华。
  • 蜀山嵯峨:指四川的山势险峻,象征才华横溢的人。
  • 畸士光斗杓:比喻有才华的人终将被世人认同。
  • 扬雄司马:指两位著名的文学家,象征文化成就。
  • 侥幸呼卢枭:比喻不应依赖运气而求成。
  • 女曹报国:指女性为国家服务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湖南人,清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治国理政和军事才能而闻名。他的诗词多表达家国情怀和个人志向。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曾国藩的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与军事上的成熟阶段,面对国家与个人的抉择,诗中流露出对年轻人的期望和对自身衰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保持了古典诗词的韵律和对仗工整,内容上则结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曾国藩以李生为引子,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努力成就一番事业。他通过对比自身的老去与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传达出一种深切的自省与人生感悟。诗中提到的“男儿万事须尝胆”,不仅是对后辈的勉励,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强调了经历挫折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青春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思,构成了丰富而独特的诗意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孙生粲粲如刻苕:形容李生的英俊外貌,暗示其才华横溢。
  • 玉立偕女双琼瑶:描绘李生与女子的美好形象,象征理想的爱情。
  • 同作二乔好夫婿:将李生与历史上的美男子对比,强调其值得托付的品质。
  • 盛年咳唾千云霄:表现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意指事业的辉煌。
  • 蜀山嵯峨蜀江阔: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暗喻有志之士的广阔前景。
  • 终有畸士光斗杓:表明有才华的人总会被世人认可。
  • 文章不是救时物:表达对文学救国的怀疑。
  • 扬雄司马乌足骄:提及两位文学家,暗示对文学成就的反思。
  • 男儿万事须尝胆:告诫年轻人应当勇敢面对挑战。
  • 讵有侥幸呼卢枭:提醒人们不要依赖侥幸。
  • 女曹报国好身手:赞美女性的能力与贡献。
  • 看我蹉跎已老丑:感叹自身的老去与无奈。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例如,“玉立偕女双琼瑶”通过比喻表现了人美与情美的结合。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待、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出曾国藩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丽和纯洁。
  • 琼瑶:象征珍贵和美好,代表爱情。
  • 蜀山、蜀江: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隐含人生的广阔与挑战。
  • 卢枭:象征侥幸与不切实际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曾国藩的“孙生粲粲如刻苕”中,李生的形象主要表现为: A. 美丽
    B. 勇敢
    C. 聪明
    D. 忍耐

  2. 诗中提到的“二乔”指的是: A. 两位历史上的美女
    B. 两位著名的诗人
    C. 两位将军
    D. 两种植物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曾国藩的《酬李生》与杜甫的《登高》均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前者关注年轻人应当勇敢面对生活,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个人的悲苦与历史的苍凉。两者在情感上虽各有侧重,但均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目:
    • 《曾国藩诗文集》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