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枕上杂闻秋声,谱成此解》
时间: 2025-01-08 23:54: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枕上杂闻秋声,谱成此解
铁马颤楼阴。风撼疏林。
荒烟满地乱蛩吟。
街鼓迢迢更漏转,月色将沉。
何处捣寒砧。捣碎秋心。
天边孤雁递哀音。
啼彻城乌鸡动野,好梦难成。
白话文翻译:
在枕边听到秋天的声音,谱写成这首诗。
铁马在阴影下颤动,风吹动稀疏的树林。
荒烟弥漫,满地的蝈蝈在悲鸣。
街头的鼓声悠远,时光在更漏中流逝,月色渐渐沉下。
哪里传来捣碎寒砧的声音,捣碎了我秋天的心情。
天边孤雁传递着哀伤的音符。
啼叫声打破了城中乌鸡的静谧,梦境难以成真。
注释:
- 铁马:形容马铠的坚硬和沉重,暗示战争或忧虑。
- 颤楼阴:指楼阁在风中颤动的阴影,营造出一种阴森的气氛。
- 荒烟:泛指迷蒙的烟雾,象征着模糊不清的忧愁。
- 乱蛩吟:指蝉鸣,表达秋夜的孤寂与哀伤。
- 捣寒砧:捣衣服的砧板,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烦恼。
- 孤雁:孤独的雁,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嘉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体现出对现实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他的诗风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尤其对秋天的描绘尤为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诗人通过细腻的听觉描绘出秋天的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此时正值清代社会动荡,诗人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凄凉与孤独。诗的开头以“枕上杂闻秋声”引入,直接把读者带入一种沉浸的状态,仿佛耳边传来秋天的低语。紧接着的“铁马颤楼阴”则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暗示着战争或内心的焦虑。秋天常常被视为一个收获与思考的季节,但在这首诗中,诗人却感受到的是无尽的孤寂与哀伤。
“荒烟满地乱蛩吟”用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描绘出一个模糊而哀伤的秋夜景象,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而“月色将沉”则是对时间流逝的隐喻,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最后几句以“好梦难成”结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令人感同身受。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音韵的和谐,更在情感上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枕上杂闻秋声,谱成此解:在床头听到秋天的声音,谱写成这首诗,暗示诗人的思考和感悟。
- 铁马颤楼阴:铁马在阴影中颤动,暗示着士兵的忧虑和战争的压迫感。
- 风撼疏林:风吹动稀疏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荒烟满地乱蛩吟:荒烟弥漫,满地的蝈蝈在悲鸣,传达出浓厚的秋意和孤寂感。
- 街鼓迢迢更漏转:街头的鼓声悠远,时间在流逝,暗示着夜晚的沉静与寂寞。
- 月色将沉:月亮即将沉下,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何处捣寒砧:捣衣服的声音传来,象征着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恼。
- 捣碎秋心:捣砧的声音打碎了诗人内心的秋天情愫。
- 天边孤雁递哀音:孤雁在空中发出哀伤的鸣叫,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啼彻城乌鸡动野:啼叫声打破了宁静,暗示梦境的破灭和现实的无奈。
- 好梦难成:暗示诗人在追求美好生活时的失落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雁”比作孤独的心情,传达离别的哀伤。
- 拟人:将声音赋予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和情感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声:象征着时间流逝与季节的变迁,带有淡淡的忧伤。
- 铁马:暗示战争和动荡,代表着不安与焦虑。
- 孤雁:象征离别与思念,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月色:象征宁静与美好,但在此却暗含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铁马”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内心情感
B. 战争和动荡
C. 美好的生活
D. 秋天的宁静 -
“捣寒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烦恼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孤雁”主要传达了什么意象? A. 快乐
B. 离别与思念
C. 自由与放飞
D. 幸福与团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在秋夜中的孤独情感,但李白的作品更偏向于对酒消愁的洒脱。
- 《月夜忆舍弟》:杜甫在月夜中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加深沉而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秋天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