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筼筜谷》

时间: 2024-09-19 20:56:26

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

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

意思解释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筼筜谷

作者: 苏辙 〔宋代〕

原文展示:

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

白话文翻译:

谁说使君生活贫困?他已经用谷子来衡量竹子。竹子满谷万万竿,哪里有一根是弯曲的呢?

注释:

  • 使君:古代官员的称呼,这里指的是一位高官。
  • :指谷物,这里用作衡量的单位。
  • 量竹:用谷子来衡量竹子的直立程度。
  • 盈谷:指谷中满是竹子。
  • 竿:竹子,通常指竹竿。
  • :弯曲,指竹子的形状。

典故解析:

“使君贫”可以理解为对官员生活的误解,常常有将官员生活奢华与贫困相对比的情况。这里的“谷量竹”是用谷子来比喻竹子的正直与丰盈,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强调竹子的正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文风格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苏辙在官场上经历坎坷,但其文学成就不可小觑。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苏辙与友人游览洋州园亭时,旨在表达他对竹子的喜爱及对生活贫富的看法,借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与坚韧的精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两句话,展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以“谁言使君贫”开篇,带有反问的语气,直指外界对官员生活的误解。紧接着“已用谷量竹”,则是用比喻的手法展示使君(即诗人自身)内心的丰盈与高洁。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正直、坚韧,诗人在这里用“盈谷万万竿”来形容竹子的繁茂,暗示着虽然物质上可能显得贫乏,但内心却是丰盛的。最后一句“何曾一竿曲”,意在强调竹子的笔直与纯粹,象征着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对理想的追求。整体而言,诗作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与艺术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谁言使君贫”:表达对贫困生活的质疑,暗示外界对自己的误解。
    • “已用谷量竹”:用谷子比喻竹子,说明自己虽然物质上不富裕,但内心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
    • “盈谷万万竿”:描绘竹子生长茂盛的场景,象征着内心的充实。
    • “何曾一竿曲”:强调竹子的正直,表明诗人对于生活理想的坚持与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谷子量竹,形象化地比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 反问:通过反问加强语气,表现诗人在意外界误解的情感。
    • 对偶:前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一种超脱于物质生活的高洁理想,强调内心的丰盈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坚韧的精神,代表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寓意物质生活,反映出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使君”指的是谁? A. 农民
    B. 官员
    C. 学者
    D. 商人

  2. 诗中用什么来衡量竹子? A. 米
    B. 水
    C. 谷
    D. 木

  3. 诗的主要意象象征是什么? A. 财富
    B. 正直与坚韧
    C. 贫穷
    D. 快乐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苏辙的《筼筜谷》与王维的《竹里馆》都有竹子作为重要意象,两者都强调竹子的高洁,但苏辙更侧重于内心的丰盈,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