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
时间: 2025-01-19 17:48: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扫地开门松桧香,僧家长夏亦清凉。
公庭多事久来厌,净处安眠计甚长。
修竹填窗藤簟绿,白莲当户石盆方。
香厨晚饭红粳熟,忽忆烹鸡田舍尝。
白话文翻译:
我扫地开门,松树和柏树的香气扑鼻而来,僧人的院子在漫长的夏季里也显得格外清凉。
公庭中事务繁杂,令人厌倦已久,而在这清净的地方安然入睡,似乎可以长久。
窗外的修竹郁郁葱葱,窗边的藤席显得格外绿意盎然,白莲花在门前的石盆中亭亭玉立。
厨房里晚餐的红米饭已经煮熟,忽然想起在田间烹鸡的美味。
注释:
- 扫地:清扫地面,表示一种清爽的环境。
- 松桧香:松树和柏树的香气,常用以形容清新自然的气息。
- 僧家:指僧人的家,通常是寺庙。
- 公庭:指公共庭院,事务繁忙的地方。
- 修竹:指修长的竹子,代表生机与清雅。
- 藤簟:藤制的席子,形容清凉的感觉。
- 白莲:白色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红粳:一种红色的粳米,常见的主食。
- 田舍:乡村的房舍,代表简单的生活。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僧家的清凉环境和对乡村田舍美食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皆有成就,尤其在诗歌上有独特的风格,往往融入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苏辙病中,反映了他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描绘僧家清幽的环境,体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单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幽静的环境与诗人内心的宁静。首句“扫地开门松桧香”便设定了一个清新而舒适的场景,接着描绘僧家长夏的清凉,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在诗中,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有机结合,令读者感受到一份淡淡的惆怅和满足。最后几句通过描绘晚餐的场景,唤起了对乡村田舍的怀念,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远离喧嚣,归于自然”的理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扫地开门松桧香:打开门,松柏的香气扑面而来,描绘了清新自然的氛围。
- 僧家长夏亦清凉:在僧人的居所,长夏时节也显得格外清凉,表现出一种宁静。
- 公庭多事久来厌:在繁忙的公庭中,长久以来的事务令人厌倦,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反感。
- 净处安眠计甚长:打算在这清净的地方安然入睡,暗含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 修竹填窗藤簟绿:窗外的修竹和藤席,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色彩。
- 白莲当户石盆方:白莲花在门前的石盆中盛开,象征纯洁与宁静。
- 香厨晚饭红粳熟:厨房中红米饭的香味弥漫,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 忽忆烹鸡田舍尝:忽然想起在乡村田舍烹鸡的味道,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怀念。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等手法,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田舍的怀念,展现出一种逃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松桧:象征清新、长青的自然环境,带有安宁的意味。
- 修竹:代表坚韧与高洁,具有文化象征意义。
- 白莲:象征纯洁与美好,寄托了诗人内心的追求。
- 红粳:乡土气息的代表,体现了朴素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陶渊明
- D. 白居易
-
诗中描绘的厨房晚饭是什么?
- A. 白米饭
- B. 红粳米饭
- C. 粽子
- D. 面条
-
诗人对公庭的感受是?
- A. 喜欢
- B. 厌倦
- C. 忘记
- D.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辙的《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苏辙更多地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厌倦,而陶渊明则强调了归隐田园的理想与实践。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苏辙年谱》《苏轼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