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潮二首》
时间: 2025-01-01 14:23: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溯潮二首
作者:苏辙
潮来海若一长呼,
潮去萧条一吸余。
初见千艘委泥土,
忽浮万斛溯空虚。
映山少避曾非久,
借势前行却自如。
天地尚遭人意料,
乘时使气定粗疏。
疋练萦回出海门,
黄泥先变碧波浑。
初来似欲倾沧海,
正满真能倒百源。
流枿飞腾竟何在,
扁舟睥睨久仍存。
自惭不作山林计,
来往终随万物奔。
白话文翻译
潮水来时,海面如同一声长长的呼喊;潮水退去,寂静中只能听到余音。刚开始看到千艘船只沉入泥土中,忽然又浮起万斛货物,逆流而上。山影映照,似乎不久之前就已消失,借助潮流的力量前行却显得自如。天地尚且出乎人们的意料,顺应时势而行,气势粗犷而疏忽。白帆在海门处回旋,黄泥在海中变为碧波浑浊。初来时似乎要倾覆沧海,满载而归却能倒流百源。漂流的树枝飞腾又至何处?扁舟在远处俯瞰,依然存在。自愧未能达成山林的理想,来往之间终究随万物奔流。
注释
- 溯潮:逆流而上,指潮水的回流。
- 长呼:如同长声呼喊,形容潮水来时的声势。
- 万斛:形容数量巨大,斛为古代容量单位。
- 映山:山的倒影。
- 疋练:形容船帆。
- 碧波:清澈的海水。
- 沧海:大海,常用来比喻宽广、深邃的事物。
- 流枿:漂流的树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创作了大量诗文,风格多样,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溯潮二首》创作于北宋时期,时值政治动荡,社会变革较为频繁。诗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心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溯潮二首》通过描绘潮水的涨落,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循环与人事的无常。诗的开头以“潮来海若一长呼,潮去萧条一吸余”描绘了潮水的声势与退去的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时空的变幻与生命的流转。接着,诗人通过“初见千艘委泥土,忽浮万斛溯空虚”展现了船只在潮水中的起伏,隐喻人生的起落与无常。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提到“天地尚遭人意料”,表明人对于自然和命运的无力感,展示出一种对生活的自省与感慨。“自惭不作山林计,来往终随万物奔”则显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感叹在浩瀚的自然面前,自己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不仅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更渗透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感悟。通过潮水的象征,诗人传达了对人生无常、随波逐流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潮来海若一长呼:潮水涌来时,海面响起一声长长的呼喊,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潮水的势头。
- 潮去萧条一吸余:潮水退去,海面显得萧条,似乎只留下余音。
- 初见千艘委泥土:初次看到数千艘船只沉没在泥土中,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力量。
- 忽浮万斛溯空虚:忽然间,万斛货物又浮出水面,逆流而上,象征着希望与变化。
- 映山少避曾非久:山影映照在水面上,似乎不久之前就已消失,反映了时间的流逝。
- 借势前行却自如:借助潮流的力量前行,却显得如此自如,表现出对自然的顺应。
- 天地尚遭人意料:天地之间的变化,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表现出无常之感。
- 乘时使气定粗疏:顺应时势而行,展现出一种气势的粗犷与疏忽。
- 疋练萦回出海门:白帆在海门处缠绕回旋,象征着航行与探索。
- 黄泥先变碧波浑:黄泥在海水中变为碧波浑浊,暗示着变化与融合。
- 初来似欲倾沧海:初来时仿佛要倾覆沧海,表现出一种壮阔的气势。
- 正满真能倒百源:满载而归,能够倒流百源,象征着收获与回归。
- 流枿飞腾竟何在:漂流的树枝飞舞,最终又去了哪里,表达对命运的追问。
- 扁舟睥睨久仍存:扁舟在远处俯瞰,依然存在,展现出一种坚持与安宁。
- 自惭不作山林计:感到羞愧未能追寻山林的理想,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来往终随万物奔:来往之间终究随万物奔流,体现出对自然法则的无奈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的涨落比作人声的呼喊与余音,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如“潮来”、“潮去”。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潮来潮去”、“浮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探讨了自然与人的关系,表现了对生命的无常与随波逐流的感悟。通过潮水的象征,诗人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在浩瀚自然中自我渺小的无奈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水:象征生命的起伏与无常。
- 船只:象征人生的旅程与追求。
- 山林:象征理想与归宿。
- 海门:象征人生的出发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
诗中“黄泥先变碧波浑”中“碧波”指的是什么? a) 清澈的水
b) 浑浊的水
c) 干燥的土地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什么? a) 爱情
b) 自然与人生
c) 战争
答案
- b) 宋代
- a) 清澈的水
- b) 自然与人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探讨了自然与人事的关系,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的《登高》则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反映了个人的悲苦与时局的动荡。
通过这些作品的比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复杂情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