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20 00:38:34

又是春暮。

落花飞絮。

子规啼尽断肠声,秋千庭院,红旗彩索,淡烟疏雨。

念念相思苦。

黛眉长聚。

碧池惊散睡鸳鸯,当初容易分飞去。

恨孤儿欢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又是春暮。落花飞絮。
子规啼尽断肠声,
秋千庭院,红旗彩索,
淡烟疏雨。念念相思苦。
黛眉长聚。
碧池惊散睡鸳鸯,
当初容易分飞去。
恨孤儿欢侣。

白话文翻译:

又到了春天的尽头,落花和飞舞的柳絮在空中飘荡。子规的啼叫声已经断断续续,令人肝肠寸断。秋千在庭院中荡漾,红色的旗帜和五彩的绳索随风飘动,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细雨让人感到忧伤。思念之情愈发苦涩,眉头紧锁。碧池中的鸳鸯被惊动,原本沉睡的它们如此容易就分开了。心中恨意难平,羡慕那些欢聚的情侣。

注释:

  • 春暮:春季的结束。
  • 子规:一种鸟类,叫声凄厉,常用作离别的象征。
  • 秋千:一种儿童游乐设施,象征着童年和欢乐。
  • 红旗彩索: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欢庆。
  • 黛眉:指女性的眉毛,形容忧愁的神情。
  • 碧池:指清澈的池塘,常用来象征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安世是宋代的一位词人,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杜安世创作《浪淘沙》时,正值春末夏初,感受到春天的离去和个人情感的孤独,因而产生了这首词。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以春末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开头的“又是春暮”,不仅勾勒出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落花和飞絮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机与哀愁并存的画面。

接着,诗人借用“子规啼尽断肠声”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痛苦,子规的啼叫声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内心的悲伤。秋千、红旗和彩索的描写则引入了一种欢乐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淡烟疏雨”又让人感到忧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下半部分,诗人通过“念念相思苦”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尤其是“碧池惊散睡鸳鸯”,渲染了爱情的脆弱和无常,令人心痛。最后一句“恨孤儿欢侣”更是直接表达了对他人欢聚的羡慕和对自身孤独的哀怨,使整首词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又是春暮”:表明时间的推移,春天即将结束。
  2. “落花飞絮”: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着生命的短暂。
  3. “子规啼尽断肠声”:子规鸟的叫声引发对离别的思考,感情的深重。
  4. “秋千庭院”:描绘童年乐趣的场景,与后来的悲伤形成对比。
  5. “红旗彩索,淡烟疏雨”:生动的景象,渲染气氛。
  6. “念念相思苦”:表达内心的思念,情感愈发浓烈。
  7. “黛眉长聚”:形容忧愁的神情。
  8. “碧池惊散睡鸳鸯”:爱情的脆弱和无常。
  9. “当初容易分飞去”:回忆往昔的甜蜜与如今的痛苦形成强烈对比。
  10. “恨孤儿欢侣”:直接表达对他人幸福的羡慕。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子规”的啼叫象征离别时的心痛。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与人情相连。
  • 对仗:如“落花飞絮”,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惋惜与对爱情脆弱的感慨,表现了孤独和思念的深刻情感。

意象分析:

  • 春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落花飞絮:代表美好事物的消逝。
  • 子规:象征离别与痛苦。
  • 秋千:代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 碧池:象征爱情的甜蜜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代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2. “又是春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3. 诗中“恨孤儿欢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他人幸福的羡慕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杜安世的《浪淘沙》更侧重于季节变换带来的情感波动,而李清照则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感受和情感的细腻。两者都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敏感,但表达的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辞典》
  2.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3.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