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戏赋云山》

时间: 2025-01-08 22:02:44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戏赋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
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
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
且喜青山依旧住。

白话文翻译:

谁在半夜里把山推走了?
四面八方的浮云都在猜测是你。
往常我们常常面对着两三座山峰,
如今走遍了溪头却找不到你。
西风轻轻一吹,云彩被吹得横了过去,
忽然看到东南天边有一根柱子。
老和尚拍手笑着夸赞,
且高兴于青山依旧在这里。

注释:

  • 何人:谁。
  • 半夜:午夜。
  • 推山:这里比喻变化或消失。
  • 浮云:飘动的云,借指不固定的事物或情感。
  • 常时:平常、往常。
  • 溪头:溪水的源头或边缘。
  • 西风:秋风,象征着变化和转折。
  • 东南天一柱:天边的云彩或光线,形象化为柱子,暗指山的壮丽。
  • 老僧:指年长的和尚,象征智慧和淡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和情感表达来传达诗人的情思。辛弃疾的诗常常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以豪放激昂的词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创作常反映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与金、蒙古的斗争时期,诗中通过与山水的对话,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玉楼春·戏赋云山》展现了辛弃疾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篇以“何人半夜推山去?”引出,仿佛在提问自然界的变化,暗示世事无常。接着,诗人借浮云之口,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迷惑,构建出一种似幻似真的意境。“常时相对两三峰”,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但随后的“走遍溪头无觅处”则透露出一种失落感,似乎在感叹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感。

西风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变化,诗人通过“忽见东南天一柱”的描绘,表现出自然的神秘与伟大。最后,老僧的笑声和青山的依旧,传达出一种对自然永恒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悟解,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世事如何变化,自然的存在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何人半夜推山去?”:疑问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困惑。
    • “四面浮云猜是汝。”:浮云象征不确定性,也暗示人们对变化的猜测。
    • “常时相对两三峰”:描绘诗人与山的亲近关系。
    • “走遍溪头无觅处。”:表现失落和对自然的追寻。
    • “西风瞥起云横度”:自然变化的描绘,暗含时光流逝。
    • “忽见东南天一柱。”:象征性的描绘,展现自然的壮丽。
    • “老僧拍手笑相夸”:老和尚的笑声代表一种智慧与豁达。
    • “且喜青山依旧住。”:结尾的乐观态度,强调自然的恒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比作柱,形象生动。
    • 拟人:浮云和老僧的描写,赋予自然和人物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对偶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稳定和永恒的自然力量。
  • :象征变化与不确定性。
  • 西风:代表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
  • 老僧:象征智慧和人生的淡泊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人半夜推山去”的意思是?
    A. 有人晚上搬山
    B. 自然现象的变化
    C. 诗人想象的景象
    答案:B

  2. “西风瞥起云横度”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结束
    答案:B

  3. 诗中老僧的笑声代表什么?
    A. 对人生的嘲讽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诗人的讽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白的自然诗歌,辛弃疾多了几分沉思与哲理,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狂放。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唐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