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道间》
时间: 2025-01-14 05:0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萧风雨问南关,
客里单衣八月寒。
灯火数家栖逆旅,
江山千里走插官。
飘零岐路凭诗纪,
寂寞襟怀借酒宽。
亟写音书寄乡国,
北山高卧尽平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关的旅途中的感受。伴随着萧萧的风雨,他感到身在异乡的寒冷,八月的夜晚穿着单薄的衣服,倍感寒意。路旁不远处有几家灯火通明的旅馆,正是他暂时栖息之地。纵然江山辽阔,他仍然在外游荡,心中感到孤独和无奈。面对岐路,他用诗句来记录自己的心情,借酒来宽慰寂寞的心怀。迫切地想要写信寄给家乡,愿北山的高卧能带来安宁。
注释:
- 萧萧:形容风雨声,带有一种凄凉感。
- 南关:指南方的某个关口,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 逆旅:指旅馆,通常是客人暂时停留的地方。
- 飘零:形容漂泊不定的状态。
- 岐路:指分岔的道路,象征选择的困惑。
- 襟怀:指心中的情怀和思绪。
- 音书:指音信和书信。
典故解析:
- 江山千里:源于古代文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常用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北山高卧:可能暗指一种隐居的理想,表达诗人渴望回归宁静生活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仲明,号常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常以旅途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为主题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表达了他在异乡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许多文人身处外地时的共同心声。
诗歌鉴赏:
《宜城道间》是一首富有情感的游子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萧萧风雨与南关的结合,立刻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气氛,这种气氛在“客里单衣八月寒”中得以进一步深化。诗人用“单衣”与“寒”来对比,突显了他在外漂泊的无奈与凄凉。
“灯火数家栖逆旅”中的“灯火”象征着温暖与归属感,而“逆旅”则突显了旅途的艰辛与流离。接下来的“江山千里走插官”则表明了诗人对辽阔祖国的眷恋与对当下生活的无奈。诗人在岐路的选择中,借助诗歌来记录自己的心情,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
最后两句“亟写音书寄乡国,北山高卧尽平安”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渴望,愿意通过写信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在情感上真实而深刻,既有对旅途的哀伤,也有对故乡的热切期盼,展现了李曾伯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风雨问南关:风雨交加,诗人透过自然景象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南关则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着离家之远。
- 客里单衣八月寒:身处异乡,衣衫单薄,感受到八月的寒意,反映出身处逆境的无奈。
- 灯火数家栖逆旅:旅途中只有几家旅馆,灯火通明,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却又是短暂的栖息之地。
- 江山千里走插官:纵使江山如画,诗人仍是行走在外,感受到深深的孤独。
- 飘零岐路凭诗纪:在岐路之中,诗人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心情,体现了诗歌的力量。
- 寂寞襟怀借酒宽:因孤独而借酒消愁,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 亟写音书寄乡国:迫切地想要写信给家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北山高卧尽平安:期望在北山的安宁中能找到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比作江山,表现出对故乡的情感。
- 对仗:如“亟写音书寄乡国,北山高卧尽平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孤独与思乡,诗人通过对旅途的描写,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情感真挚而动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 逆旅:代表着短暂的栖息地,隐喻着孤独。
- 灯火:象征着温暖与归属感,反映出对家的渴望。
- 音书:寄托着思念与联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关”象征什么?
- A) 旅途的艰辛
- B) 诗人的故乡
- C) 诗人所向往的安宁
- D) 自然的美
-
“寂寞襟怀借酒宽”中的“酒”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友情
- D) 消愁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什么愿望?
- A) 归属感
- B) 思念
- C) 安宁
- D) 旅行
答案:
- A) 旅途的艰辛
- D) 消愁
- C) 安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诗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旅夜书怀》:杜甫的作品,展现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情。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曾伯的《宜城道间》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旅途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但李曾伯更为细腻,情感更加深沉,而王维则多了一份哲理与沉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诗词鉴赏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