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时间: 2025-01-04 07:52:43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

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

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
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
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我又听到城头的角声,生病的我感到心情不好。
药炉刚刚开始冒烟,灯光微弱,青色的蜡烛光线闪烁,
却闻不到一点残留的香气,这让我对多情的事更加烦恼。
多情自古以来就容易生病,镜子里映出清淡的影子,让我怜惜。
一声指弹,泪如细丝般流下,我恳求东风,不要让她(玉人)知道我的心情。

注释:

  • 城头角:指城墙上吹响的号角,表示傍晚时分的哀伤。
  • 药炉:指用来煮药的炉子。
  • 短檠青:短蜡烛发出的青色光亮,形容光线微弱。
  • 残香:香气残留,指药香或香料的气味。
  • 多情自古原多病:多情的人自古以来往往多病,抒发情感的脆弱。
  • 央及:恳求、请求的意思。
  • 玉人:形容心中所爱的人,常用来指代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年-170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清代著名词人。其作品以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感慨。他的作品在清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词作,常被后人所传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纳兰性德生病期间,反映了他在病痛中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他通过对黄昏、药炉、香气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诗歌鉴赏: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词作,纳兰性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多情而病弱的身影。首句“黄昏又听城头角”便引入了黄昏时分的孤寂与哀怨,仿佛在倾诉一种无奈的等待。随着词的展开,病痛的加重使得心情愈发忧郁,“药炉初沸短檠青”不仅描绘出药物的气息,更隐喻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在对“残香”的追忆中,诗人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缅怀,同时也揭示了多情自古多病的道理,这不仅是对自身情感的反思,也是对人性脆弱的深刻洞察。最后一句“一声弹指泪如丝”,把个人情感提升到了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似乎在呼唤着东风将这份愁苦带走。

整首词兼具情景与情感,是对病痛与爱情深刻交织的描绘,展现了纳兰性德对生命、爱情、孤独等主题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昏又听城头角:描绘黄昏的情景,点出孤寂的氛围。
  2. 病起心情恶:表露了因生病而引发的抑郁情绪。
  3. 药炉初沸短檠青:通过药炉的气息与微弱的光线,反映了生命的脆弱。
  4. 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残香的缺失加重了对多情的烦恼与思考。
  5. 多情自古原多病:总结多情的人往往容易受伤,表现了对情感的无奈。
  6. 清镜怜清影:镜子中的影像引发对自身情感的怜惜与反思。
  7. 一声弹指泪如丝:情感达到高潮,泪水细如丝线,表达深切的忧伤。
  8. 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向东风请求,不要让心上人知道自己的忧伤,突显内心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如丝”,将泪水比作细丝,形象生动。
  • 拟人:如“央及东风”,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形成对称,增强了语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多情与病痛的深刻感悟,揭示了人在情感与生命脆弱中的无奈与孤独,同时也展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与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生命的尽头与孤独。
  • 城头角:战斗与哀伤的象征,暗示一种等待与无奈。
  • 药炉:生命的脆弱,象征病痛。
  • 残香: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 清镜:自我反思与情感的映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昏又听城头角”中的“城头角”指的是什么?
    A. 城墙上的号角
    B. 城墙的角落
    C. 城中的乐器
    D. 城外的风景

  2. 诗中提到的“多情自古原多病”表达了什么?
    A. 多情的人总是快乐
    B. 多情的人容易受伤
    C. 多情的人不容易生病
    D. 多情的人总是孤独

  3. “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中的“玉人”指的是谁?
    A. 亲人
    B. 朋友
    C. 心爱的人
    D. 自己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温庭筠《燕子楼》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词作均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孤独感。李清照在《如梦令》中通过景物表达思念,情感深切而细腻,反映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执着。两位词人的作品都以情感为核心,令人感同身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名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