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粟至石陂寺》

时间: 2024-09-19 21:17:37

蓦水穿山近更赊,三更燃火饭僧家。

乘田有秩难逃责,从事虽勤敢叹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粟至石陂寺
王安石

蓦水穿山近更赊,
三更燃火饭僧家。
乘田有秩难逃责,
从事虽勤敢叹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石陂寺的情景:水流穿山而过,时间似乎更显得漫长;在深夜三更,寺中点燃火光为僧人准备饭食。尽管我在田地劳动有序,但难以逃避责任,尽管工作尽心尽力,却仍然感到无奈和叹息。

注释

  • 蓦水:水流突然穿过山间,形容水流的急促。
  • 更赊:更显得漫长,夜深人静,时间似乎拖延。
  • 三更:夜间的时间,指的是晚上11点到1点之间。
  • 燃火:点燃火焰,准备做饭。
  • 饭僧家:为和尚准备的饭食。
  • 乘田:在田地上劳动。
  • 有秩:有序、按规矩,指工作的规范。
  • 难逃责:难以逃避自己的责任。
  • 从事:从事工作,指参与劳动。
  • 敢叹嗟:敢于发出叹息,表达无奈。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劳动的理解,尤其是在深夜为僧人准备饭食的情景,体现了对僧侣的尊重和对劳动的认真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叟,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变法,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改善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其诗词风格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王安石某次前往石陂寺时所作,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责任与个人情感的矛盾思考。在繁忙的生活中,虽然他努力工作,但仍感到一种无力感和对生活的叹息。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发粟至石陂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深夜寺院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尤其是“蓦水穿山近更赊”,不仅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后两句则转向了对自身责任的反思,虽然在田地中忙碌,但仍然感到难以逃避的责任和内心的叹息,这种情感的对比使诗歌更具深度。王安石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劳动的态度,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蓦水穿山近更赊:突如其来的水流穿过山间,夜晚似乎更显得漫长。这里通过“蓦”和“近”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紧迫感与静谧环境的反差。
  • 三更燃火饭僧家:在深夜点燃火光为僧人准备饭食,展现了对僧侣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 乘田有秩难逃责:在田地里按规矩劳作,却发现责任重重,难以逃脱,表达了一种无奈的现实感。
  • 从事虽勤敢叹嗟:尽管辛勤工作,但内心依旧感到不满和叹息,反映了对人生境况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蓦水穿山”和“三更燃火”,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蓦水”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
  • 意象:水流和火光两种意象的对比,传达了宁静与忙碌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责任与个人内心的矛盾,表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认同与无奈,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状态的关注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象征希望与温暖,也代表了劳动的成果。
  • :象征稳定与安宁,反衬出内心的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描述了夜晚的情景? A. 三更燃火饭僧家
    B. 乘田有秩难逃责
    C. 蓦水穿山近更赊
    D. 从事虽勤敢叹嗟

  2. 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A. 劳动的意义
    B. 杂事的繁琐
    C. 社会的责任
    D. 个人的无奈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表达思乡之情。
  • 《早发白帝城》 李白: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发粟至石陂寺》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在夜晚的静谧中思考人生,但更多地表现出思乡的情感,而王安石则在夜晚的劳动中反思个人的责任与无奈,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