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葺遗老斋二首》

时间: 2025-01-19 16:40:54

髭须浑白已经岁,腰痛春来日又多。

一味安闲犹有碍,却令朝谒拟如何。

筑居定作子孙计,好事久遭僧佛呵。

尤愧白家履道宅,十年成就饱经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葺遗老斋二首
作者: 苏辙

髭须浑白已经岁,
腰痛春来日又多。
一味安闲犹有碍,
却令朝谒拟如何。

筑居定作子孙计,
好事久遭僧佛呵。
尤愧白家履道宅,
十年成就饱经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年事已高,身体逐渐衰弱的感受。诗的开头提到自己满头白发,腰痛的状况加重,春天来临时又感到日子冗长。尽管想要安闲度日,但这种状态反而让自己觉得有些不安,尤其是难以安排朝夕的拜访。接着,作者感慨到自己为子孙打算建居所,却遭遇了佛教僧侣的干预,造成了很多不便。最后,感到愧疚的是,自己在白家所处的道宅,经过十年的辛劳,依旧没有什么成就。


注释:

  • 髭须:指胡须,形容人的年纪已经很大。
  • 浑白:形容胡须完全变白。
  • 安闲:指悠闲自在的生活,但在这里也有一种被动的感觉。
  • 朝谒:指早晨的拜访或朝见。
  • 筑居:建造住所。
  • 子孙计:为后代考虑的计划。
  • 好事:好的事情,指理想的生活状态。
  • 僧佛:这里指佛教僧侣,暗示宗教对生活的影响。
  • 履道宅:指白家传承的道教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涪翁,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被称为“苏门二老”,在诗词、散文方面皆有极高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思考及对生活的感慨。在经历了许多风雨之后,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愈加沉稳,也带有一丝无奈与哲理。


诗歌鉴赏:

苏辙的《初葺遗老斋二首》是一首深具人文关怀的作品。诗中不仅流露出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感慨,还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开篇便以“髭须浑白”点出年龄,以“腰痛春来”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身体的老化和无力,展现出一种无奈的生存状态。

接下来的描写,诗人对安闲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尽管渴望安静的生活,但却因种种原因造成心理的负担,尤其是对他人拜访的考虑,体现出一种责任感与道德感。

“筑居定作子孙计”,展现了他对家族后代的关心,然而“好事久遭僧佛呵”则暗示着外在环境对他理想生活的干扰和阻碍,再次突显出他内心的无奈与矛盾。

结尾处,诗人自愧于白家的道宅,经过十年的辛劳,却未能成就理想的生活,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整首诗在忧伤中不乏哲理,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既有现实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期盼,充分展示了苏辙深厚的艺术造诣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髭须浑白已经岁:白发与胡须的白色,暗示诗人已年老。
  2. 腰痛春来日又多:春天到来,身体感觉更痛,日子似乎更漫长。
  3. 一味安闲犹有碍:尽管想要安闲,反而感到障碍。
  4. 却令朝谒拟如何:面临拜访的安排,心中感到困扰。
  5. 筑居定作子孙计:为后代考虑,打算建住所。
  6. 好事久遭僧佛呵:好的事情却遭到干扰,暗示宗教影响。
  7. 尤愧白家履道宅:感到愧疚于白家的道宅。
  8. 十年成就饱经过:十年辛劳,却未能实现理想。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安闲与现实的冲突进行对比。
  • 象征:白发、腰痛象征岁月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拟人:将生活的状态拟人化,体现出诗人的心理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衰老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哲理,体现了对家庭与后代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腰痛:代表身体的虚弱与无力。
  • 安闲:理想的生活状态,反映内心的渴望。
  • 道宅:象征文化传承与家族的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髭须浑白”主要指什么?

    • A. 年轻
    • B. 年老
    • C. 健康
    • 答案:B
  2. “筑居定作子孙计”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关注?

    • A. 自己的生活
    • B. 子孙的未来
    • C. 自然环境
    • 答案:B
  3. 诗中提到“僧佛”主要是为了表现什么?

    • A. 宗教的影响
    • B. 自然的美好
    • C. 家庭的和谐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辙的《初葺遗老斋二首》与杜甫的《登高》均反映了诗人对衰老与生命的感慨,但杜甫更侧重于国家与个人命运的结合,而苏辙则更注重个人生活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苏辙集》
  • 相关论文及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