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禽言》
时间: 2024-09-19 22:12: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禽言
作者:方岳 〔宋代〕
不如归,烧痕青青春蕨肥。
茅篱数掩山四围,有秫可酿荷可衣。
世间何地非危机,曷不长守西山饥。
君不见秋崖醉眠钓鱼矶,六年不出山下扉。
不如归,长安道上烟尘飞,
莫向山家怨落晖。
白话文翻译:
不如回去吧,烧过的痕迹依旧青翠,春天的蕨菜长得肥美。
茅草篱笆隐蔽在四周的山中,有高粱可以酿酒,荷叶可以做衣裳。
世间哪儿没有危机呢?何不长久地守着西山,任饥饿来袭?
你难道没有看到秋天的悬崖边,醉卧在钓鱼的礁石上,
六年没有走出山下的门。
不如回去吧,长安的路上烟尘弥漫,
不要在山间怨恨落日的余晖。
注释:
- 烧痕:指山火烧过后的痕迹。
- 春蕨:春天的蕨菜,茂盛而可食。
- 茅篱:用茅草搭成的篱笆。
- 秫:一种禾本科植物,可以酿酒。
- 荷可衣:以荷叶做衣服,形容自然的生活方式。
- 曷不:何不,表示反问。
- 秋崖:指秋季的悬崖。
- 钓鱼矶:钓鱼的礁石,代表休闲的生活。
典故解析: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喧嚣,与山间的静谧形成对比。
- 西山:常作为隐逸生活的象征,代表一种归隐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子平,号平山,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三禽言》创作于方岳隐居于西山时期,反映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纷扰的厌倦。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赞美,展现了隐士的洒脱与清高。
诗歌鉴赏:
《三禽言》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诗的开头以“烧痕青青春蕨肥”作为引入,描绘了经过火灾后的自然复苏,蕨菜的生长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给自足,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
“世间何地非危机”一句,揭示了人世间的无常与困扰,暗示了即使在山林之中也难以逃避世俗的压力,而“曷不长守西山饥”则表现出对坚守淡泊清贫生活的坚定态度。接下来的描写“君不见秋崖醉眠钓鱼矶”,展示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隐喻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最后一段提到长安的烟尘,进一步强调了世俗生活的喧嚣与烦扰,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对繁华的厌倦。这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隐士的洒脱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如归:提出回归自然的想法。
- 烧痕青青春蕨肥:描绘山火后的复苏景象。
- 茅篱数掩山四围:隐居的环境,四周被茅草篱笆环绕。
- 有秫可酿荷可衣:自给自足的生活,象征安逸。
- 世间何地非危机:反映出对人世纷扰的思考。
- 曷不长守西山饥:提倡坚守隐逸,不惧饥饿。
- 君不见秋崖醉眠钓鱼矶:描绘闲适的钓鱼生活。
- 六年不出山下扉:强调隐居的时间,表明对世俗的逃避。
- 长安道上烟尘飞:描绘繁华喧嚣的长安。
- 莫向山家怨落晖:劝慰不要对自然的变化抱怨。
修辞手法:
- 对比:隐居与繁华生活的对比,突出隐逸的价值。
- 象征:自然景物象征生活态度。
- 排比:通过句式的整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烦扰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烧痕:象征经历与复苏。
- 春蕨:象征生命力与自然的美好。
- 茅篱:象征隐逸与自给自足的生活。
- 秋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生活。
- 长安:象征繁华喧嚣的世俗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禽言》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方岳
C. 杜甫
D. 陶渊明 -
诗中提到的隐居地点是? A. 西山
B. 东海
C. 南山
D. 北国 -
“世间何地非危机”表达了什么思想? A. 人生的无常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但更注重自然的和谐与人心的安宁。
- 《山居秋暝》: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风格与《三禽言》相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提供宋代诗人的作品及背景。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详细解析古诗词的意象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