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初花》

时间: 2025-01-06 08:27:42

丛丛低绿玉参差,抱瓮春畦手自冶。

地暖乍离烟雨气,岁寒不改雪霜姿。

太真妃以香为骨,虢国人嫌粉涴眉。

莫道秋崖无造化,解令朽壤出神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仙初花
作者: 方岳 〔宋代〕

丛丛低绿玉参差,
抱瓮春畦手自冶。
地暖乍离烟雨气,
岁寒不改雪霜姿。
太真妃以香为骨,
虢国人嫌粉涴眉。
莫道秋崖无造化,
解令朽壤出神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水仙花的初开情景,绿叶丛生,层次分明。春天的田畦里,农人用手轻松地将花儿栽植。大地温暖,刚刚摆脱了春雨的湿气,然而冬天依然保持着雪白的姿态。太真妃(王嫱)以香气为本质,虢国人却嫌弃她的粉妆。不要以为秋天的悬崖没有变化,实际上,朽烂的土地也能孕育出神奇的花朵。


注释:

字词注释:

  • 丛丛:成群的样子。
  • 低绿玉:形容水仙花的绿色叶子。
  • 抱瓮:比喻种植水仙的农人。
  • 乍离:刚刚离开。
  • 岁寒:指冬天的寒冷。
  • 太真妃:指王嫱(王昭君),以香气为其特质。
  • 虢国人:指古代虢国的女子,代表一种审美标准。
  • 粉涴眉:形容涂抹的浓妆。
  • 秋崖:指秋季的悬崖。
  • 朽壤:腐朽的土壤。

典故解析:

  • 太真妃:出自王嫱,象征着美丽与香气,传达了对美的赞美。
  • 虢国:古代一个国家,代表当时的审美标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水仙初花》创作于宋代,正值花卉盛行的时期,诗人借水仙花的生长来表达对生命力和美的赞美,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和艺术的追求。


诗歌鉴赏:

《水仙初花》以水仙花的初开为主题,生动描绘出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诗中通过“丛丛低绿玉”的描写,展现了水仙花的清新和自然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着,诗人通过“抱瓮春畦手自冶”,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亲近与和谐。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地暖乍离烟雨气,岁寒不改雪霜姿”描绘了生物的坚韧和生命力,即使在严寒的环境中,水仙依旧展现出美丽的姿态,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诗中“太真妃以香为骨,虢国人嫌粉涴眉”则引入了历史典故,表现出对于美的不同理解和追求,暗示着社会审美的多元与复杂。

最后以“莫道秋崖无造化,解令朽壤出神奇”作结,诗人告诫我们不要轻视看似毫无生气的环境,腐朽的土壤中亦能孕育出美丽的花朵,传达了希望与重生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丛丛低绿玉参差:描写水仙花的绿叶层次分明,呈现出自然生机。
  2. 抱瓮春畦手自冶:表现农人亲自种植水仙的情景,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3. 地暖乍离烟雨气:描绘春天温暖的气候,告别了阴雨的湿气。
  4. 岁寒不改雪霜姿:即便在寒冷的冬天,水仙依然保持着美丽的姿态。
  5. 太真妃以香为骨:引述王昭君的美丽,强调香气是她的特质。
  6. 虢国人嫌粉涴眉:表达人们对美的不同看法,代表了一种审美的多元性。
  7. 莫道秋崖无造化:劝诫人们不要小看看似贫瘠的地方。
  8. 解令朽壤出神奇:强调即使是腐烂的土壤也能孕育出奇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仙花比作美丽的女子,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赋予自然以生命与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岁寒不改雪霜姿”,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水仙花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美的多元理解,传达出希望和重生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仙:象征纯洁与美丽。
  • 春天:代表生机与希望。
  • 雪霜:象征坚韧与不屈。
  • 腐朽的土壤:象征潜在的美与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水仙初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方岳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太真妃”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王昭君
    B. 西施
    C. 貂蝉

  3. 诗中用来描写春天的气候的词语是? A. 冰雪
    B. 烟雨
    C. 风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1. 《水仙初花》与《桃花源记》
    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水仙初花》侧重于生命的坚韧,而《桃花源记》则强调理想的美好生活。

  2. 《水仙初花》与李白的《静夜思》
    两首诗各有风格,《水仙初花》生动描绘春日的美景,而《静夜思》则通过月光传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