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

时间: 2025-01-14 15:54:30

残暑何时退,秋风日夜生。

已嫌湘簟冷,稍觉楚天清。

山路晴犹湿,星河夜自明。

时闻梧叶落,一似打门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秋
作者: 方岳 〔宋代〕

残暑何时退,秋风日夜生。
已嫌湘簟冷,稍觉楚天清。
山路晴犹湿,星河夜自明。
时闻梧叶落,一似打门声。

白话文翻译

残暑何时才能退去,秋风日日夜夜地吹拂。
已经觉得湘江的竹席冷了,稍微感到楚地的天空清丽。
山间小路在晴天依然湿润,夜空中的星河自是明亮。
偶尔听到梧桐叶落下的声音,宛如有人敲门。

注释

  • 残暑:指夏季的余热。
  • 湘簟:湘江的竹席,常用来形容夏天的清凉。
  •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这里象征清爽、明净。
  • 山路:指山间的小路。
  • 星河:指夜空中的星星,象征星河灿烂。
  • 梧叶落:梧桐树的树叶掉落,声音像敲门声,暗示季节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字汝芳,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他的诗风清丽俊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初秋时节,反映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在经历了炎热的夏季之后,初秋带来的清爽与宁静让诗人感到舒适。

诗歌鉴赏

《初秋》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了初秋时节的自然景象与情感体验。诗的开头以“残暑何时退”引入,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夏日余热的厌倦,以及对秋天清凉气候的期待。接下来的“秋风日夜生”,则传达出秋风的频繁和夜晚的宁静,营造出一种自然的节奏感。

诗中“已嫌湘簟冷,稍觉楚天清”不仅描绘了气温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湘江的竹席在夏日中是清凉的象征,而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感受到一丝寒意,楚地的天空也显得格外清澈,这种变化让人心生感慨。

“山路晴犹湿,星河夜自明”则描绘了秋雨后的山路,透出一股清新和宁静的气息,星河在夜空中闪耀,似乎在诉说着秋夜的静谧与美好。最后一句“时闻梧叶落,一似打门声”则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事联系起来,既增添了秋天的意象,又引发了人们对孤独感的共鸣。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内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初秋的独特韵味和诗人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残暑何时退:对夏季余热的疑问,表现了对秋天的渴望。
  2. 秋风日夜生:强调秋风的持续性,暗示季节的变化。
  3. 已嫌湘簟冷:感受到夏季的凉爽已经不再。
  4. 稍觉楚天清:楚地的天空在秋季显得分外清丽。
  5. 山路晴犹湿:即使在晴天,山路依然湿润,表现出秋季的湿气。
  6. 星河夜自明:夜空中的星星格外明亮,体现出秋夜的宁静。
  7. 时闻梧叶落:听到梧桐叶掉落的声音,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8. 一似打门声:形象地将落叶声比作敲门,增添了生活的细节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如“时闻梧叶落,一似打门声”,使得自然更具生活气息。
  • 对仗:如“秋风日夜生”和“已嫌湘簟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丰富的意象,如“星河”、“梧叶”,都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在自然的变化中,诗人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感与对清新秋天的期待,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残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2. 秋风:代表着清新与凉意。
  3. 湘簟:体现了夏日的清凉与舒适。
  4. 楚天:象征着明朗与宁静。
  5. 星河:象征着宇宙的浩瀚与神秘。
  6. 梧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残暑何时退”中“残暑”指的是什么?

    • A. 夏天的余热
    • B. 秋天的清凉
    • C. 冬天的寒冷
    • D. 春天的温暖
  2. 诗中“已嫌湘簟冷”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夏天的炎热
    • B. 秋天的寒意
    • C. 冬天的严寒
    • D. 春天的温暖
  3. “时闻梧叶落”这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秋兴八首》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方岳的《初秋》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在对自然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两首诗都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但方岳更侧重于秋季的清新与宁静,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