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杨山人善谈相及地理
——杨万里
相人何似相山难,惭媿渠侬眼不寒。
木末凉风无半点,如何又欲跨归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见到那位擅长谈论地理的杨山人,心中不禁感慨,人与山的关系是如此难以相比,惭愧于自己在他眼中显得如此寒酸。树梢上凉风习习,凉意袭来,我又怎能忍心要他骑马归去呢?
注释:
- 相人: 指擅长看人、判断人。此处引申为“识人”。
- 相山: 指对山的理解和认识。
- 惭媿: 羞愧。
- 渠侬: 你、你们。
- 眼不寒: 指在杨山人眼中,自己并不显得落魄。
- 木末凉风: 指树梢上的凉风,表现出自然的气息。
- 跨归鞍: 指骑马回家。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用“相人”和“相山”的对比,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诗。其作品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与友人杨山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与杨山人相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的深刻理解。诗的第一句直接引出主题,提出人与山的对比,暗示人与自然的不同。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自觉在杨山人面前显得卑微,表现出一种对友人的敬仰和自己的惭愧。最后两句则用“木末凉风”来描绘自然的美好,同时表达了对友人不舍的情感。整首诗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珍惜,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人何似相山难:人与山的关系是难以比拟的,表明人与自然的不同。
- 惭媿渠侬眼不寒:对杨山人的惭愧和自卑,生动表现出对友人的尊重。
- 木末凉风无半点:描绘出树梢上的凉风,暗示自然的清新和诗人内心的凉意。
- 如何又欲跨归鞍: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含蓄而深情。
修辞手法:
- 对比:人与山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
- 拟人:把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力。
- 意象:树梢、凉风等意象,构成了诗的自然背景,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自然面前人自我的渺小和对友人的敬仰与珍惜,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 凉风:象征自然的清新,带来思考的空间。
- 归鞍:象征着离别与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相人”指的是什么?
- A. 识人
- B. 看山
- C. 自然
-
“木末凉风”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友情的温暖
- C. 离别的痛苦
-
诗的基调是?
- A. 悲伤
- B. 喜悦
- C. 感慨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杨万里《送杨山人善谈相及地理》与李白《静夜思》: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的诗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