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处西风一处愁,又逢鸣雁在沧洲。
芙蓉不分秋萧索,斗拆繁红满树头。
白话文翻译
在这里感受到西风带来的愁苦,正好遇见鸿雁在广阔的洲滩上鸣叫。
芙蓉花在秋天的萧条中显得格外凄凉,树头的繁盛花朵如今也被风雨打落不堪一击。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风:指秋天的西风,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愁绪。
- 愁:忧愁、悲伤的情感。
- 鸣雁:指鸿雁的叫声,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沧洲:广阔的洲滩,诗中用以衬托空旷和孤寂。
- 芙蓉:即荷花,常象征美好和清纯。
- 秋萧索:秋天的萧条和凄凉。
- 斗拆繁红:形容繁盛的花朵被风雨摧残,纷纷落下。
典故解析
“鸣雁”常用于古诗词中,象征孤独和思乡之情。古人常借雁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卷(约 1000 年-约 1070 年),字子云,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感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秋季,正值西风乍起的时节,诗人感受到秋日的凄凉和离愁,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诗歌鉴赏
翁卷的《西风》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萧索与人心的愁苦。诗的开头便以“西风”引入,西风作为秋天的象征,带着凉意和孤寂,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提到“鸣雁”,鸿雁在秋天的天空中鸣叫,仿佛在呼唤诗人的思乡之情,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
“芙蓉不分秋萧索”一句,描绘了自然界中的芙蓉花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凄凉,花的美丽被季节的变化所吞噬,暗喻诗人内心的失落感。最后一句“斗拆繁红满树头”则生动地表现了繁花似锦的景象被风雨摧残的过程,仿佛在诉说着青春和美好的易逝。
整首诗通过对西风、鸣雁、芙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深沉的秋日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孤独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处西风一处愁”:这里的“西风”不仅是自然现象,更引发了诗人心中的愁绪,表明诗人心境受到环境影响。
- “又逢鸣雁在沧洲”:鸣雁的声音在广阔的洲滩上回荡,营造出一种孤独感,象征着对故乡的怀念。
- “芙蓉不分秋萧索”:芙蓉花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孤独和凄凉。
- “斗拆繁红满树头”:繁盛的花朵被风雨打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终究会消逝,增强了诗的悲凉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西风比喻秋天带来的寒意和愁苦。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加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风、鸣雁、芙蓉等意象,表现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季节变化与内心的愁绪。
- 鸣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 芙蓉:象征美好与青春的易逝。
- 秋萧索:反映生活中的凄凉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愁苦
C. 夏天的炎热 -
“鸣雁”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思乡
C. 无奈 -
芙蓉在秋天显得如何?
A. 繁盛
B. 凄凉
C. 清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 杜甫《春望》: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困境的感慨。
诗词对比
翁卷的《西风》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在不同的季节背景下,表达了对孤独和时光的思考。翁卷更加强调秋天的萧索,而李白则在月夜中探讨人生的愁苦,二者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翁卷的《西风》,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