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种得成阴,修修过别林。
月寒双鸽睡,风静一蝉吟。
映地添苔碧,临池觉水深。
贫居来客少,赖尔慰人心。
白话文翻译:
我偶然种下的竹子长成了荫凉,修长的竹影超出了别的树林。
寒冷的月光下,两只鸽子安静地入睡,微风轻拂,听到一只蝉在独自吟唱。
地面上长满了青苔,映衬得更加翠绿,池水在旁边看上去格外深邃。
我住在简陋的居所,来访的客人不多,幸好有你(竹子)来慰藉我这颗孤独的心。
注释:
- 偶种:偶然种植,表示随意而为。
- 成阴:长成了荫凉的样子。
- 修修:形容竹子的高大和挺拔。
- 寒月:寒冷的月光,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双鸽:指两只鸽子,象征宁静。
- 风静:风很平静,环境显得更加幽静。
- 蝉吟:蝉的鸣叫声,表示夏日的气息。
- 映地:光线映照在地面上。
- 添苔碧:青苔的颜色更加显得翠绿。
- 临池:靠近池塘。
- 贫居:简陋的居所。
- 慰人心:安慰人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卷(约1045年-约1105年),字子真,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翁卷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表达隐士生活的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题竹》创作于翁卷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独处生活的感悟。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诗中通过竹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得。
诗歌鉴赏:
《题竹》是一首描写竹子及其周围环境的诗。诗中,竹子作为主角,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开头两句“偶种得成阴,修修过别林”展现了诗人偶然种植的竹子,逐渐长成遮荫的景象。这一意象不仅传递了诗人对自然生长的欣赏,也隐喻了他对生活的随性与淡泊。
接下来,通过“月寒双鸽睡,风静一蝉吟”,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双鸽入睡,蝉鸣悠远,展示了竹林下的恬静与美好。此时,诗人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心中杂念消散,内心的孤独感在此时得到了缓解。
“映地添苔碧,临池觉水深”两句,描绘了竹林周围的自然景象,青苔与池水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竹林的幽深与静谧。这种环境,进一步增强了诗人对竹子的眷恋与依赖。
最后两句“贫居来客少,赖尔慰人心”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依赖,虽然居住环境简陋,来访的客人不多,但竹子成了他心灵的慰藉。这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体现了翁卷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展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种得成阴:表明竹子是偶然种下的,生长茂盛,形成了遮荫的景象。
- 修修过别林:修长的竹子高过其他树林,强调其独特性。
- 月寒双鸽睡:描绘寒冷的夜晚,两只鸽子在月光下安静入睡,营造出一种平和的氛围。
- 风静一蝉吟:微风轻拂中,听到一只蝉在独自鸣唱,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 映地添苔碧:光影映照下,青苔显得更加翠绿,展现自然的美丽。
- 临池觉水深:靠近池塘,水面看上去深邃,增强了诗的深远感。
- 贫居来客少:表达诗人居住环境的简陋,来访的朋友不多。
- 赖尔慰人心:竹子成为诗人心灵的慰藉,表达对独处的依赖与感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竹子象征诗人的孤独和高洁。
- 拟人:将竹子赋予情感,表现其对诗人的安慰。
- 对仗:如“月寒双鸽睡,风静一蝉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竹子及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孤独生活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情感基调,表现了隐士的情怀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高洁、坚韧,反映诗人的性格与情感。
- 月光:代表清冷与宁静,营造出诗中的氛围。
- 鸽子:象征安宁与和谐,强调诗人内心的平和。
- 青苔:象征生命与自然的繁荣,展现出环境的美好。
- 池水:深邃的水面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偶种得成阴”是指: A. 竹子偶然长成阴凉
B. 竹子故意种植
C. 竹子生长迅速
D. 竹子难以成活 -
“月寒双鸽睡”中的“月寒”意在表达: A. 暖和的夜晚
B. 寒冷的夜晚
C. 明亮的白昼
D. 朦胧的清晨 -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忧伤
B. 孤独与安宁
C. 迷茫
D. 欢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翁卷的《题竹》与王维的《竹里馆》,两者都描写了竹子,但翁卷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王维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翁卷的诗意更为直白,王维的则更为含蓄。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这份内容涵盖了《题竹》的多方面解析,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