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

时间: 2025-01-17 08:46:53

笋舆路转崖欹倾,只闻满山泉水鸣。

卷书急看已半失,眼不停注耳细听。

石如铁色黑,壁立镜面平。

水从镜面一飞下,蕲笛织簟风漪生。

石知水力倦半壁,锺作天一泓水行。

到此欲小憩,後水忽至前水惊。

分清裂白两泒出,跳珠跃雪双龙争。

不知落处深几许,千丈井底碎玉声。

安得好事者,泉上作小亭。

酿泉为酒不用麴,春风吹作蒲萄绿。

醉写泉声入枯木,何处更寻响泉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
作者:杨万里 〔宋代〕

笋舆路转崖欹倾,
只闻满山泉水鸣。
卷书急看已半失,
眼不停注耳细听。
石如铁色黑,
壁立镜面平。
水从镜面一飞下,
蕲笛织簟风漪生。
石知水力倦半壁,
锺作天一泓水行。
到此欲小憩,
後水忽至前水惊。
分清裂白两泒出,
跳珠跃雪双龙争。
不知落处深几许,
千丈井底碎玉声。
安得好事者,
泉上作小亭。
酿泉为酒不用麴,
春风吹作蒲萄绿。
醉写泉声入枯木,
何处更寻响泉曲。


白话文翻译

在转弯的山路上,竹笋般的车辇倾斜着行驶,只听得满山的泉水欢鸣。手中卷着的书急匆匆地看了也已快看不下去了,眼睛不停地注视,耳朵也细细倾听。石头黑得像铁,立壁如镜般平滑。水从镜面一飞而下,宛如蕲笛在轻风中编织出涟漪。石头知道水流的力量疲倦,钟声如天上的一泓清水流淌。来到这里想小憩片刻,后来的水忽然涌至,让我大惊。清澈的水和洁白的水分开流出,珠子般跳跃,宛如雪花般的双龙争相而出。不知落到多深的地方,千丈深井中传来碎玉般的声响。真希望有个有心人,在泉水上面建个小亭子;将泉水酿成酒不需麴,春风吹来时让葡萄变得青翠。醉酒时写下泉水的声音,哪里再去寻觅那悦耳的泉曲呢?


注释

  1. 笋舆:竹笋般的车辇,形容小车。
  2. 急看:急忙地看,形容心情急切。
  3. 耳细听:细心倾听。
  4. 石如铁色黑:石头黑得如同铁一般。
  5. 壁立镜面平:立壁如镜,形容水面平静。
  6. 蕲笛:一种乐器,形容水流声如乐器般悦耳。
  7. 锺作天一泓水行:形容钟声如同水流。
  8. :泪水,形容水流的清澈。
  9. 千丈井底碎玉声:形容水声如碎玉般清脆动听。
  10. 安得:如何能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而被后人称颂。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现个人情感,常以细腻的笔触刻画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

《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创作于南宋时期,处于一个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游历途中,见到东文岭的瀑泉,感受到自然之美,便写下此诗,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东文岭瀑泉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开篇的“笋舆路转崖欹倾”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随着诗人的视角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进。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满山的泉水声,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随着诗歌的深入,水的形象逐渐清晰,诗人运用“石如铁色黑,壁立镜面平”的比喻,将瀑布的壮观与石壁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动静结合的自然美。水从镜面飞流而下,产生的涟漪又仿若乐曲,表现了水流的灵动与诗人内心的愉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泉水的向往与对人生的哲思,尤其是“安得好事者,泉上作小亭”一句,体现了对自然的珍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渴望在此泉边建立一座小亭,酿泉为酒,寄情于自然,展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体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笋舆路转崖欹倾:描绘了行车途中路的蜿蜒与危险,暗示了自然的险峻。
  2. 只闻满山泉水鸣:强调泉水的声音,营造出自然的生机。
  3. 卷书急看已半失:表达了诗人因泉水声而无法专心读书的无奈。
  4. 眼不停注耳细听:强调诗人对自然的细致关注。
  5. 石如铁色黑: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颜色与质感。
  6. 壁立镜面平:水面如镜,形容其平静。
  7. 水从镜面一飞下: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动态。
  8. 蕲笛织簟风漪生:将泉水的声音与乐器结合,增添了艺术性。
  9. 石知水力倦半壁:表现石头对水的耐心与理解。
  10. 欲小憩,後水忽至前水惊: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11. 分清裂白两泒出:形象地描绘水流的分开与流动。
  12. 跳珠跃雪双龙争:形象地描绘水珠轻快的跳跃。
  13. 不知落处深几许:表现了对水深的未知与好奇。
  14. 千丈井底碎玉声:形象地描绘水声的清脆与动听。
  15. 安得好事者,泉上作小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6. 酿泉为酒不用麴:体现了对自然的利用与热爱。
  17. 春风吹作蒲萄绿:描绘了春天的生机。
  18. 醉写泉声入枯木:表现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源于自然。
  19. 何处更寻响泉曲:表现了对艺术与自然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如铁色黑”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颜色。
  • 拟人:如“石知水力倦半壁”,赋予了石头以感情。
  • 对仗:如“跳珠跃雪双龙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东文岭瀑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泉水:象征纯净与生命。
  2. 石头:象征坚韧与静谧。
  3. 亭子:象征理想与憧憬。
  4. :象征生活的欢愉与自由。

文化内涵

泉水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智慧与清净的象征,而石头则象征着坚韧与持久。亭子的象征意义则与隐逸、休闲有关,表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精神寄托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泉水有什么特点?

    • A) 喧闹
    • B) 清澈
    • C) 干枯
    • D) 浑浊
  3. 诗人希望在泉水上建什么?

    • A) 小桥
    • B) 小亭
    • C) 小屋
    • D) 小庙

答案

  1. B) 宋代
  2. B) 清澈
  3. B) 小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望庐山瀑布》与《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都描绘了瀑布的壮丽,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气势的磅礴,而杨万里的作品则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杨万里生平及其作品研究》

相关诗句

笋舆路转崖欹倾,只闻满山泉水鸣。下一句是什么

卷书急看已半失,眼不停注耳细听。上一句是什么

卷书急看已半失,眼不停注耳细听。下一句是什么

石如铁色黑,壁立镜面平。上一句是什么

石如铁色黑,壁立镜面平。下一句是什么

水从镜面一飞下,蕲笛织簟风漪生。上一句是什么

水从镜面一飞下,蕲笛织簟风漪生。下一句是什么

石知水力倦半壁,锺作天一泓水行。上一句是什么

石知水力倦半壁,锺作天一泓水行。下一句是什么

到此欲小憩,後水忽至前水惊。上一句是什么

到此欲小憩,後水忽至前水惊。下一句是什么

分清裂白两泒出,跳珠跃雪双龙争。上一句是什么

分清裂白两泒出,跳珠跃雪双龙争。下一句是什么

不知落处深几许,千丈井底碎玉声。上一句是什么

不知落处深几许,千丈井底碎玉声。下一句是什么

安得好事者,泉上作小亭。上一句是什么

安得好事者,泉上作小亭。下一句是什么

酿泉为酒不用麴,春风吹作蒲萄绿。上一句是什么

笋舆路转崖欹倾,下一句是什么

只闻满山泉水鸣。上一句是什么

只闻满山泉水鸣。下一句是什么

卷书急看已半失,上一句是什么

卷书急看已半失,下一句是什么

眼不停注耳细听。上一句是什么

眼不停注耳细听。下一句是什么

石如铁色黑,上一句是什么

石如铁色黑,下一句是什么

壁立镜面平。上一句是什么

壁立镜面平。下一句是什么

水从镜面一飞下,上一句是什么

水从镜面一飞下,下一句是什么

蕲笛织簟风漪生。上一句是什么

蕲笛织簟风漪生。下一句是什么

石知水力倦半壁,上一句是什么

石知水力倦半壁,下一句是什么

锺作天一泓水行。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