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锦堂 述怀和蘧庵先生韵》
时间: 2025-01-06 04:45: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昼锦堂 述怀和蘧庵先生韵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我所思兮,旁无人者,长啸离墨之阳。
时复读书万卷,纵博千场。
悲来直携横槊舞,兴来还取素琴张。
谁相识,只有当年,郭翁伯郅君章。
石梁。瀑布下,神仙窟,中饶雁鹜馀粮。
我愿结庐注易,梯几焚香。
身骑白鹤朝蓬苑,手斟丹液炼飞光。
沈吟久,此意茫然未遂,斜日徒黄。
白话文翻译
我所思念的,身边没有他人,只有在阳光下长啸,远离墨香的地方。
时常读书万卷,纵情博弈于千场之中。
悲伤时我会舞剑以解忧,兴致高涨时我则抚琴以娱情。
谁能理解我,只有那些年熟识的郭翁和伯郅君。
在石梁和瀑布下,神仙的洞府里,正好有雁和鹜的剩粮。
我希望能在这里建个小屋,专注于易经,焚香静修。
我骑着白鹤朝蓬莱仙境而去,手中斟酌着丹液,炼制飞光。
沉吟了很久,这份心意却未能实现,只有斜阳映照,徒留黄昏。
注释
- 离墨之阳: 指远离书本和墨香的地方,暗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 横槊舞: 形容舞剑以表达情感,横槊即抱剑。
- 素琴: 指白色的古琴,象征高雅的艺术追求。
- 郭翁、伯郅君: 可能是诗人当年的朋友或知己,表现出对旧友情的怀念。
- 石梁、瀑布: 自然景观,象征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 结庐注易: 期望在这里隐居学习周易。
- 白鹤、丹液: 代表道教文化中的修行和长生不老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呈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和隐逸生活的思考,折射出当时文人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昼锦堂 述怀和蘧庵先生韵》展现了陈维崧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以“我所思兮,旁无人者”开篇,直接抒发了对孤独的感慨,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时常读书和参与博弈,表现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世俗生活的纷扰。
在表达悲伤与兴致时,诗人用“悲来直携横槊舞,兴来还取素琴张”展现了他复杂的情感状态。悲时舞剑,兴时抚琴,恰如人生的起伏与多姿。诗中的“谁相识,只有当年,郭翁伯郅君章”则流露出对旧友的深切怀念,使得孤独的情感更显深沉。
接下来的自然场景描写,如“石梁。瀑布下,神仙窟”,让人联想到隐逸的理想境地,诗人愿意在此结庐而居,静心修习,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表达了沉吟未遂的无奈,这种情感在“斜日徒黄”中得到了升华,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理想的遥不可及。
整首诗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诗人用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求,展现出清代诗人的独特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所思兮,旁无人者: 诗人表达了思念的孤独感,身边没有他人。
- 长啸离墨之阳: 在阳光下高歌,远离书本和学问的束缚,象征着对自由的渴望。
- 时复读书万卷,纵博千场: 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参与。
- 悲来直携横槊舞,兴来还取素琴张: 通过舞剑和抚琴,表现出情感的两极,悲伤与兴致。
- 谁相识,只有当年,郭翁伯郅君章: 追忆过去的友人,流露出对旧日情谊的怀念。
- 石梁。瀑布下,神仙窟: 描绘理想的隐居场所,展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中饶雁鹜馀粮: 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富饶与宁静。
- 我愿结庐注易,梯几焚香: 表达了隐居静修的愿望,追求内心的安宁。
- 身骑白鹤朝蓬苑,手斟丹液炼飞光: 体现了对道教文化与长生不老的向往。
- 沈吟久,此意茫然未遂,斜日徒黄: 最后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身骑白鹤”暗示着高洁的追求与理想。
- 拟人: “斜日徒黄”赋予时间以情感,渲染了失落的氛围。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自然景色的交融,展示了对友谊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意象分析
- 孤独: 诗中反复出现的孤独感,象征着对友谊的渴望与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 自然: 石梁、瀑布等自然意象,代表了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 道教文化: 白鹤与丹液,象征着长生不老与超脱世俗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郭翁”和“伯郅君”是指: A. 诗人的老朋友
B. 诗人的敌人
C. 诗人的家人
D. 诗人的老师 -
填空题: 诗中“我愿结庐注易,梯几焚香”表达了诗人对__生活的向往。
-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横槊舞”是指诗人在悲伤时的表现。 (对/错)
答案
- A
- 隐逸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和理想生活的思考。
- 《登高》: 杜甫的诗,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陈维崧 vs. 李白
- 主题: 两位诗人均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壮丽,而陈维崧则多了一份细腻与沉思。
- 风格: 李白的诗歌多用豪放的意象,陈维崧则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