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秋寄远》
时间: 2025-01-06 10:03: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白话文翻译:
快去上西楼,怕天上的浮云会遮住明月。
只需呼唤那玉管乐器,吹出一声响亮的音符。
谁在这凉爽的世界中,最怜惜那修炼时节的玉斧?
问嫦娥,你是否孤独而愁苦?应该是满头华发。
云彩满盈,酒杯滑腻。
长袖舞动,清歌哽咽。
叹息十之八九,欲望与缺失总是相伴。
但愿今晚的团圆如愿,人情却未必能承受离别。
把过去的离恨统统化为欢笑,归来时再叙旧情。
注释:
- 快上西楼:指尽快上到西楼,西楼可能是观赏月亮的地方。
- 玉纤:指用玉制成的乐器,这里象征高雅的音乐。
- 冰壶:形容月亮的清澈和明亮。
- 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象征孤独和思念。
- 云液满:指酒杯满盈,象征欢庆。
- 琼杯滑:意指酒杯滑腻,暗示酒的美好和醉意。
- 十常八九:指事情的缺失和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和军事家。他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作品多抒发爱国情怀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满江红·中秋寄远》创作于中秋节,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团圆的渴望。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辛弃疾在此时写下此词,既反映了节日的氛围,也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去的追忆。
诗歌鉴赏:
《满江红·中秋寄远》是辛弃疾以中秋为背景写的一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全词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现了离愁别绪。开头两句提到“快上西楼”,激发了读者对美好景象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迫切的情感。接着,作者通过“玉纤横管”和“冰壶凉世界”展现了中秋夜的清冷和空旷,映衬出他内心的孤寂。
后面数句提到嫦娥,既是对传说的引用,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寄托,嫦娥的孤独感与诗人内心的愁苦相呼应。最后几句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离别的无奈,尽管人情冷暖,离恨依旧可以化为欢笑,这种积极的情感让整首词显得更加温暖。
辛弃疾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在这首词中成功地传达了对中秋佳节的渴望与思念,使得作品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快上西楼:呼唤自己赶快去西楼,显示出对美好景色的期待。
- 怕天放浮云遮月:担心天上的浮云会遮住月亮,表现出对月亮的珍视。
- 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希望通过音乐打破宁静,传达内心的渴望。
-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思考谁在这美好的时节中最珍惜时间。
- 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提问嫦娥是否孤独,反映出诗人的思念与愁苦。
- 云液满,琼杯滑:酒满杯滑,表明欢快的氛围。
- 长袖起,清歌咽:舞动长袖,歌声哽咽,体现出一种悲伤的美感。
-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感慨事物的缺失与遗憾。
-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希望团圆,但人情冷暖难以预料。
-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希望将过去的离愁化为欢笑,重聚时再叙旧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壶”“玉斧”等,赋予意象以情感。
- 拟人:嫦娥被问孤愁,使其更具人性化。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中秋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寄托了作者深厚的乡愁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
- 嫦娥:象征孤独与美丽。
- 酒杯:象征欢乐与亲情。
文化内涵:
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诗中通过月亮和酒杯等意象,表现了浓厚的家庭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思念与渴望团圆
- C. 喜悦
- D. 悲伤
-
“云液满,琼杯滑”中的“琼杯”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酒杯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器皿
- D. 一种食物
答案:
- B. 思念与渴望团圆
- A. 一种酒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满江红》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但辛弃疾更侧重于人际情感的复杂,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了个人孤独与乡愁。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