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题上卢桥
作者:辛弃疾 〔宋代〕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溪水奔流得很快,不在乎青山的阻碍。
千里之地波澜起伏,溪流与山峦交相辉映。
古今沧桑,陵谷都显得茫茫无边。
这地方依然风光旖旎,似乎经历过小规模的兴亡。
注释:
- 清溪:清澈的溪水。
- 奔快:奔流得很快。
- 不管:不在乎。
- 青山碍:青山的阻碍。
- 千里:形容广阔的地域。
- 盘盘:形容起伏。
- 平世界:指平坦的土地。
- 更著:进一步衬托。
- 溪山襟带:溪水与山峦相依相伴。
- 陵谷:指高低起伏的地形。
- 茫茫:形容广阔无际。
- 市朝:指市镇和朝廷。
- 耕桑:指农田与桑树,象征农业。
- 形胜:形势和胜景。
- 似曾:似乎曾经。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的“兴亡”之说,反映了历史上许多地方的兴衰变迁,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循环,表明诗人在游历中感慨万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抗金名将。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与恢复,作品多反映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辛弃疾游览卢桥时,借景抒情,回顾历史,表达对故土的热爱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以清溪为引子,描绘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清溪奔快”一句,给人以生动感受,奔流的河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活力。“不管青山碍”,则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坚韧。接着,诗人通过“千里盘盘平世界”,引导读者感受到广袤的天地,水与山的交织,令景象更加丰富。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古今兴亡的深思,“此地居然形胜”,既是对美景的赞美,又潜藏着对历史变迁的沉重感慨。整体上,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与历史思考的交融,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广泛的历史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溪奔快:描绘溪水的急流,展现自然的活力。
- 不管青山碍:表现出溪水的无畏,象征着生命与时间的坚持。
- 千里盘盘平世界:描绘辽阔的自然景观,给人开放的感觉。
- 更著溪山襟带:进一步强调溪水与山的和谐,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 古今陵谷茫茫:引入时间的概念,表达历史的深远。
- 市朝往往耕桑:人们在此地辛勤耕作,生活气息浓厚。
- 此地居然形胜:赞美此地风光旖旎,展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似曾小小兴亡:感慨历史的兴衰,体现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溪水与时间、生命相提并论,增强了诗意。
- 拟人:溪水“奔快”,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故土的眷恋,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哲学思考,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清溪: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时间的流逝。
- 青山:代表自然的坚韧和人类的阻碍。
- 陵谷:象征历史的兴衰与变迁。
- 耕桑:代表人们的辛勤与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溪奔快”意指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自然的活力
C. 人的烦恼
D. 山的巍峨 -
“此地居然形胜”中的“形胜”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历史遗迹
C. 人民生活
D. 战争遗址 -
诗中提到的“兴亡”主要指什么? A. 地名
B. 历史变迁
C. 人的生死
D. 天气变化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辛弃疾的这首诗更注重对历史的沉思与自然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自然的赞美。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