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时间: 2025-01-06 10:57:24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白话文翻译:

在壮年的岁月里,曾有旌旗招展,拥护着万千战士,
那时我骑着锦衣华服的战马,初次渡过长江。
燕国的士兵在夜里用银胡刀进行突袭,
汉朝的箭矢在早晨飞向金色的仆姑。
追忆往事,感叹如今的我,
春风没有染白我浓密的胡须。
而今却要用万字的平戎策换取,
东家的一本种树书。

注释:

  • 壮岁:壮年时期,通常指年轻有为的年纪。
  • 旌旗:指军队的旗帜,象征着战斗的勇气和荣耀。
  • 锦襜:锦衣华服,形容美丽的衣服。
  • 突骑:指突击骑兵,快速冲击敌人。
  • 燕兵:指燕国的士兵。
  • 胡觮:古代兵器,银胡刀,形容锋利的武器。
  • 仆姑:古代一种金色的箭头,象征战斗中的武器。
  • 白髭须:白色的胡须,象征年老。
  • 万字平戎策:指治理平定边疆的计策。
  • 种树书:象征平静生活,种树寓意安宁和平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生于山东。他一生经历了许多变迁,尤其对抗金战争有着深厚的参与和思考。他的词风豪放,充满激情,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时代变迁,国家动荡。诗中表现出对往昔英勇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失落。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鹧鸪天》通过回忆壮年时的英勇与激情,表达了对光辉岁月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开篇用“壮岁旌旗拥万夫”描绘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展现出他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而接下来的“锦襜突骑渡江初”,则将读者带入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突显出他作为骑兵的迅猛与勇敢。

随着诗意的推进,辛弃疾开始追忆往事,感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春风不染白髭须”一句,透露出他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尽管年华已逝,但他依然渴望能够以“万字平戎策”换取一份宁静的生活,这种强烈的情感冲突使得整首词更显深邃。

最后一联的“换得东家种树书”,表面上是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实际上也映射出他对国家安定、个人理想的追求。整首词在缅怀与现实之间反复游走,既有英雄的豪情,也有对岁月流转的沉重感慨,展现了辛弃疾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壮岁旌旗拥万夫:描绘年轻时身为将领,手握大权,号召万众的场景,显示出其英雄气概。
  2. 锦襜突骑渡江初:描述骑兵渡江时的气势,象征着激烈的战争与冲锋陷阵的勇气。
  3. 燕兵夜娖银胡觮:讲述敌军的突袭,突显战争的残酷与紧张感。
  4. 汉箭朝飞金仆姑:描绘战斗中汉朝箭矢的飞射,形象生动,展现出他对战争的深刻印象。
  5. 追往事,叹今吾:感慨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无奈,情感转折明显。
  6. 春风不染白髭须:比喻时光飞逝,虽然年纪渐长,但仍有不甘于老去的心态。
  7. 却将万字平戎策:表达了用其才智与谋略希望实现国家安宁的愿望。
  8. 换得东家种树书:象征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包含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壮岁”与“白髭须”,形成明显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比喻:将“种树书”比作安宁的生活,增加了诗意的内涵。
  • 排比:多次提及战争与荣耀,加强了对过往的怀念。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时豪情壮志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反映了辛弃疾对国家、个人理想与安宁生活的追求,展示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旌旗:象征着战斗与荣耀。
  2. 骑兵:代表着勇敢与冲锋。
  3. 箭矢:象征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4. 白髭须: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5. 种树书:象征着平静与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壮岁旌旗拥万夫”中“壮岁”指的是: A. 年轻时
    B. 老年时
    C. 中年时

  2. “春风不染白髭须”中的“白髭须”指的是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战斗的胜利
    C. 家庭的安宁

  3. 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 A. 对功名的追求
    B. 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
    C. 对战争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白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英雄气概的追求,李白在《将进酒》中展现出豪放不羁的个性,而辛弃疾则更为沉重,结合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形成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研究论文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辛弃疾的《鹧鸪天》,不仅从字面上解读,更从情感、意境和历史背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