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鼎臣赴召 其二》
时间: 2025-01-08 22:16: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赵鼎臣赴召 其二
师旅之馀旱继之,可为太息此何时。
江头人类鱼鳞集,局面忧深虎口危。
国事不应分尔汝,边防岂特固藩篱。
茂弘若问金陵事,说与江东米价知。
白话文翻译:
在这干旱的时节,部队的劳苦何时才能结束,令人感叹。江边的人们如同鱼鳞般聚集,局势严峻,宛如置身虎口之中。国家大事不应分你我,边防也不仅仅是固守的藩篱。如果茂弘你问起金陵的事情,就告诉他江东的米价如何。
注释:
- 师旅:指军队或部队。
- 旱:干旱的天气。
- 太息:叹息,感叹。
- 江头:江边。
- 鱼鳞:比喻人多而杂乱。
- 局面:形势、情况。
- 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
- 国事:国家大事,政务。
- 边防:边疆防守。
- 藩篱:指防范、保护的屏障。
- 茂弘:诗中提到的人名,可能指赵鼎臣的朋友或同僚。
- 米价:指米的价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诗歌、散文见长,风格多变,既有抒情诗,也有政治时事诗。李曾伯的作品关注国家大事,常通过个人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战乱频仍、民生困苦的年代,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和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赵鼎臣被召回朝,诗人借此机会抒发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朋友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以及对朋友赵鼎臣的关心。开篇“师旅之馀旱继之”,用干旱和军旅的双重意象,传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不安。接下来的“江头人类鱼鳞集”,形象地描绘了江边人群的聚集,暗示了在社会动荡中人们的无助和不安。诗中反复强调国家大事不应“分尔汝”,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的期待。最后一句“说与江东米价知”,则是将个人关怀与国家经济命运结合,显示出诗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关切,也深切反映了国家前途的忧虑,展示了宋代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和民生的责任感和担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师旅之馀旱继之”:描绘了干旱和军旅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对战争的无奈。
- “可为太息此何时”:表达了对现状的叹息,渴望和平的心情。
- “江头人类鱼鳞集”: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因战乱而聚集的情景,强调了社会动荡。
- “局面忧深虎口危”:用“虎口”比喻危险,暗示了国家的危机。
- “国事不应分尔汝”:强调国家大事应团结一致,反对分裂。
- “边防岂特固藩篱”:指出国防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屏障,更是团结的体现。
- “茂弘若问金陵事”:引入对话,体现了朋友间的关心。
- “说与江东米价知”:将民生问题与国家命运相联系,表现诗人的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鳞集”形象地表现了人群的杂乱与无助。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将国家事态当作有意识的存在,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国家安危和民生困境展开,诗人通过对朋友的叮咛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士人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师旅:象征战争与动荡。
- 江头:代表了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惶恐。
- 虎口:象征着极端危险的环境。
- 米价:象征民生问题,反映经济状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师旅之馀旱继之”中的“师旅”指什么?
A. 农田
B. 军队
C. 渔民 -
“局面忧深虎口危”中的“虎口”用来形容什么?
A. 安全的地方
B. 危险的境地
C. 美好的未来 -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什么情感?
A. 幸福
B. 忧虑
C. 疏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y 陆游:体现了对时局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送赵鼎臣赴召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都关注国家大事与百姓困苦,但李曾伯更侧重于人际间的关怀,而杜甫则更偏向于对国家命运的直接抒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偏重,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杜甫诗集》
- 《李曾伯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