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郎中挽辞二首》

时间: 2025-01-04 13:57:57

卷卷繐帷轻,空堂昼哭声。

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卷卷繐帷轻,空堂昼哭声。
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轻轻拉开的帷幕,空荡荡的大厅里响起了哭声。生前的衣物、冠冕遗留在这里,酒杯和案几似乎还是平常的样子。白马悲伤地送行,红色的马车与古代的车子相比,显得不再古老。漫步在九原之上,时光依旧在铭刻的旗帜上流转。

注释

  • 卷卷繐帷:轻轻卷起的帷幕,表示悲伤的气氛。
  • 空堂昼哭声:空荡荡的大厅中传来了哀哭声。
  • 衣冠遗故物:生前的衣物和冠冕等遗留的物品。
  • 杯案若平生:酒杯和案几看起来就像死者生前一样。
  • 白马有悲送:白马作为送行的象征,带有悲伤之情。
  • 赤车非古行:红色的马车不再如古代那样。
  • 低徊九原日:在九原之地徘徊,象征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光景在铭旌:光阴仍在铭刻的旗帜上流转,象征不变的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倡导变法,主张改革。他的诗词风格清新,富有政治和社会内容。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好友去世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哀悼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死亡的沉重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葛郎中挽辞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深切的哀伤。诗中通过对空荡的大厅、遗留的衣物、悲伤的马车等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悲凉与怀念的情感。王安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送别之际的场景,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沉重的氛围,随着时间的流逝,生者对死者的缅怀与惋惜。

诗中“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对逝去的时间的思考,似乎在说,尽管人已逝去,但光阴依旧,如同铭刻的标志,永远留在世间。整首诗在哀伤中透出一种哲理,思考生与死、留与去的关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帷幕轻轻拉起,空荡的大厅里回响着哭声,传达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 第二联通过遗留的物品,展示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仿佛一切都如同往常。
    • 第三联用白马和赤车象征送别的悲伤,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 第四联以“九原”指代坟墓,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光景在铭刻的旗帜上不断流转,象征着对生命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白马”与“赤车”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送别的仪式感和哀伤。
    • 拟人:将“光景”拟人化,表现其在铭刻上流转的生命感。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音韵和谐美妙。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人生哲理,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帷幕:象征着悲伤和送别的场景。
  • 衣冠:遗留的衣物象征着逝者的生前和生者的怀念。
  • 白马、赤车:象征送别的仪式,带有悲伤的情感。
  • 九原:象征着坟墓和死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场景是: A. 热闹的宴会
    B. 悲伤的送别
    C. 春天的花园

  2. “白马有悲送”中的“白马”象征: A. 喜悦
    B. 悲伤
    C. 富贵

  3. 诗中提到的“九原”指代的是: A. 坟墓
    B. 家乡
    C. 城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杜甫的送别诗有相似之处,都是表达人对朋友或亲人的怀念与哀伤。王安石的《葛郎中挽辞》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沉;而杜甫的作品则多了一份豪情与壮志。两者都反映了生死离别的沉重主题。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析》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