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
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白话文翻译:
在过去的六十三个除夕,我都是在慈母的膝下度过的。
今天母亲已与世长辞,恰逢除夕,心中怎能不感到悲伤?
素琴敲打着光阴的流逝,椒酒虽然摆在面前,却只为流下更多的泪水。
我只觉得当初陪伴母亲的日子,真是千金难买,却全都在时光中虚度了。
注释:
- 伤心:感到悲伤。
- 六十三除夕:指诗人经历的六十三个除夕夜。
- 慈亲:慈爱的母亲。
- 永诀:永远的分别。
- 素琴:指一种简单的乐器,这里象征时间的流逝。
- 椒酒:一种酒,常用于节庆的饮用。
- 涕泪多:泪水流淌,表示悲伤的情感。
- 千金一刻:形容时光宝贵。
典故解析:
- 除夕:指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传统上是家人团聚、辞旧迎新的日子。
- 母亲:在古代文学中,母亲的角色常与温暖、慈爱相联系,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与哀痛非常深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号子才,晚号随园,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以个性鲜明、风格多变著称,尤其在描写个人情感方面极具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袁枚的晚年,正值他失去母亲之际,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遗憾。除夕是家庭团聚的时刻,失去母亲的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倍感悲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失去母亲后的痛苦与思念。开头两句对比了往昔的温暖与如今的孤独,表现出除夕夜的传统意义—团圆,却因失去母亲而显得更加凄凉。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作者用“素琴将鼓光阴速”形象地将时间比作乐音,暗示着生活的无奈与短暂。虽然面前有酒,却无法解愁,反而增添了泪水,这种无能为力的痛苦感令人心疼。最后一句,作者追忆与母亲共度的美好时光,感叹时光荏苒,令人更加伤感。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充分展现了袁枚对母亲深沉的爱与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伤心六十三除夕:诗人感叹自己经历了六十三个除夕,情感深厚。
- 都在慈亲膝下过:回忆和母亲一起过除夕的温暖时光。
- 今日慈亲成永诀:如今母亲已去世,带来永久的告别。
- 又逢除夕恨如何:在这样的日子失去母亲,感到无比惋惜与痛苦。
- 素琴将鼓光阴速:时间悄然流逝,琴声象征着光阴的加速。
- 椒酒虚供涕泪多:虽有酒可饮,却无法减轻悲伤,反而流泪更多。
- 只觉当初欢侍日:追忆过去与母亲相伴的快乐时光。
- 千金一刻总蹉跎:感叹时间宝贵,然而却在虚度中流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过去的团圆与现在的孤独,突出失去的痛苦。
- 象征:素琴和椒酒象征时间与情感,增强诗的意境。
- 感叹:通过情感的抒发,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人们在面临亲人离世时的无奈与悲痛。诗人通过对除夕这一传统节日的回忆,进一步强调了家庭团聚的珍贵与失去后的苍凉。
意象分析:
- 除夕:象征团圆与辞旧迎新的希望。
- 慈亲:象征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 素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椒酒:象征节日的氛围,却因悲痛而失去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经历了多少个除夕?
- A. 50个
- B. 63个
- C. 70个
-
诗中“素琴”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时间的流逝
- C. 家庭
-
诗人在除夕时感到什么情绪?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无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之情,情感真挚。
- 《月夜忆舍弟》(杜甫):对亲人的思念与关怀。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杜甫):同样表现对时光的珍惜与感慨,但侧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袁枚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袁枚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