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月两澄鲜,孤篷夜悄然。
自携双鬓雪,独对一江烟。
僵树立如铁,寒星摇满天。
横斜几枝桨,也学榜人眠。
白话文翻译
在霜冻的月光下,清澈明亮,孤舟在夜里静静地漂荡。
我自己带着斑白的鬓发,独自面对着一江轻烟。
枯树像铁一般挺立,寒星在天空中摇曳。
横斜的几根桨,仿佛也在模仿着划船的人沉沉入睡。
注释
- 霜月:指的是寒冷的霜冻之月,通常是指农历的十一月。
- 孤篷:指的是独自一只的船篷。
- 双鬓雪:形容白发,表示诗人年纪已大。
- 一江烟:指江面上升起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僵树:指的是枯死的树木,形容其坚硬如铁的状态。
- 寒星:指寒冷的星星,描绘了夜空的清冷。
- 横斜几枝桨:形容船上的桨歪斜地放置,暗示船主的疲倦与入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西,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及评论家。他是“桐城派”的代表,擅长诗词与散文,个性洒脱,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一个盛行文人隐逸与山水寄情的时代。诗人在寒冷的冬夜,独自一人在江边,感受到孤独与自然的静谧,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十一月十三日冷水步夜起玩月》是一首描绘冬夜景象的诗,袁枚通过精炼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静谧的氛围。诗的开头“霜月两澄鲜”描绘出清冷的月光洒在静谧的江面上,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寒冷的气息,仿佛可以听到夜晚的静谧。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携双鬓雪”,这句不仅暗示了他年事已高,也传递出一种孤独感。身处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自然而然地与江面上的烟雾形成对照,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僵树立如铁”描绘了冬日里树木的死寂,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寒星在夜空中摇曳,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浩瀚与人生的渺小。
最后一句“横斜几枝桨,也学榜人眠”,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安宁与梦境的渴望,几根歪斜的桨似乎也在沉沉入睡,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悟。这首诗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色,更是对生命、孤独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月两澄鲜:描绘清冷的月光,表明夜晚的气氛。
- 孤篷夜悄然:孤独的船在静静漂浮,暗示诗人的孤独。
- 自携双鬓雪:自我描述,体现年岁的沧桑。
- 独对一江烟:面对江面上的烟雾,感受到内心的孤独。
- 僵树立如铁:形容枯树的坚硬,暗示生命的无常。
- 寒星摇满天:星星在寒冷的天空中摇曳,增添了夜晚的清冷感。
- 横斜几枝桨:桨的状态象征着疲惫与安宁。
- 也学榜人眠:表达对安静与梦境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僵树立如铁”,形象地描绘了树的状态。
- 拟人:“寒星摇满天”,赋予星星以动感。
- 对仗:如“孤篷夜悄然”和“自携双鬓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面对孤独与时间流逝的思索,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 霜月:象征清冷与孤独,暗示诗人的内心感受。
- 孤篷:代表孤独的旅程,隐喻人生的孤独。
- 双鬓雪:象征老去与时间的流逝,增强了诗的感伤气氛。
- 一江烟:表达了朦胧与神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寒星:代表遥远与渺小,暗示人的孤独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霜月”指的是哪种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的最后一句“也学榜人眠”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孤独
- C. 安宁
- D. 忧伤
-
“寒星摇满天”中的“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夸张
答案
- D. 冬天
- C. 安宁
- B. 拟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袁枚 vs. 李白:袁枚的诗更加内省,注重个人情感;而李白则常常表现出豪放与壮志。
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对相同主题的不同诠释与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 《袁枚诗文选》
- 《清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