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贤堂》
时间: 2025-01-19 20:0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思贤堂
作者:苏辙 〔宋代〕
杨公守临汝,俯仰八十载。
推迁城市非,散落篇章在。
外物固难必,清名竟安赖。
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
飞翔栋宇回,滉荡波流对。
稍存楸梧高,大剪菰蒲秽。
遗编访诸子,翠石补前废。
吏民亦潸然,未替甘棠爱。
白话文翻译
杨公在临汝执守职务,回顾自己八十年的生涯。
他被调迁至城市,留下的诗篇散落在各地。
外在的名声并不一定能持久,不过清白的名声却能够依靠。
孤零零的亭子在右边的洲渚上,斜阳照在他的冠佩上。
飞鸟在高楼的回旋中,波光荡漾与流水相映。
尚存的楸树和梧桐高耸,杂草菰蒲却被大剪去。
遗留的书卷寻找着诸子,翠石补救了往日的废弃。
官吏和百姓也都感慨不已,甘棠树的爱意依旧未改。
注释
- 杨公:指杨时,字子期,号东海,苏辙的师友,曾任临汝知县。
- 临汝:即临汝县,今属河南。
- 八十载:指杨公在世八十年,体现其人生的无限感慨。
- 推迁:调任、迁徙。
- 清名:清白的名声,表示品德高尚。
- 孤亭:孤独的亭子,象征杨公的孤独与清高。
- 斜日到冠佩:夕阳西下,映照在头顶的帽子和装饰上,渲染出一种凄凉的美感。
- 飞翔栋宇:飞鸟在屋檐之间穿梭,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苏轼之弟。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思贤堂》写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名声、以及对友人的怀念。诗中通过对杨公的描写,抒发了对贤者的敬仰与对自身生平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孤独但高洁的心境。
诗歌鉴赏
《思贤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苏辙通过对杨公一生的回顾,表达了对清白名声的追求与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诗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公的生活环境,展现了他在世俗的喧嚣中独守清白的姿态。诗的开篇提到“杨公守临汝”,直接引入主题,既是对杨公的敬仰,也是对其高洁品德的赞美。
接着,诗人回顾杨公的生平,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八十年的风雨历程,尽管外在的名声并不牢靠,但清白的名声却能长久留存。这一段反映了苏辙对名利的看淡,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中“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运用极具画面感的描述,通过斜阳、孤亭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孤独而又清雅的氛围,映衬出杨公的高洁与孤傲。最后,诗人以“吏民亦潸然,未替甘棠爱”结尾,表现出对杨公的怀念与对清名的推崇,令人感动。
整首诗构架严谨,意境深远,蕴含着对人生、名声、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辙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杨公守临汝,俯仰八十载:开篇直接介绍杨公的地位和经历,表现其一生的沉淀。
- 推迁城市非,散落篇章在:描述杨公的调迁过程,留下的文学作品却散落在各地。
- 外物固难必,清名竟安赖:强调外在的物质财富并不可靠,唯有清白的名声可以依赖。
- 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描绘自然景象,象征孤独与高洁。
- 飞翔栋宇回,滉荡波流对:展现生动的自然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 稍存楸梧高,大剪菰蒲秽:表明尚存的高大树木与被剪去的杂草,象征治理的成效。
- 遗编访诸子,翠石补前废:提到对古文的追寻与修补,表现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 吏民亦潸然,未替甘棠爱:结尾对杨公的追思与感慨,表达对清白名声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亭右洲渚”,利用意象比喻杨公的孤独与高洁。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自然景象如“飞翔栋宇回”赋予生动的状态,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杨公的回忆,表达了对清白名声的追求与对世俗浮华的淡然。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公:象征高洁品德与清白名声。
- 临汝:代表地方与生活的基础。
- 孤亭:象征孤独与高洁的境界。
- 斜日:预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楸梧:象征高尚与坚定的品格。
- 甘棠:象征对贤者的敬重与怀念。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传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杨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苏轼
- B) 王安石
- C) 杨时
- D) 朱熹
-
“外物固难必,清名竟安赖”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物质财富重要
- B) 清白名声更可依赖
- C) 名声无所谓
- D) 对外物的追求
-
诗中“孤亭右洲渚”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 A) 热闹繁华
- B) 孤独与清高
- C) 生活的喧嚣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C) 杨时
- B) 清白名声更可依赖
- B) 孤独与清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东坡志林》:苏轼的另一部作品,体现其高远的理想与人生哲学。
- 《游山西村》:陆游的作品,展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对比: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同样展现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豪放与豪情。
- 《登高》(杜甫):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两者均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便于了解宋诗的风格。
- 《苏轼集》:详细介绍苏轼及其作品的背景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对古代诗词的风格、流派、主题等进行全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