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秋日登单父城外春秋阁》
时间: 2025-01-19 13:43: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秋日登单父城外春秋阁
单父城东,堆遍了万层秋色。凭阑望齐疆鲁甸,一泓晴碧。此去渐通霄汉路,吾生只少翱翔翼。缭櫩斜百尺俯中原,空苍极。铜鼓赛,松杉直。阴雨吼,精灵急。看藓衣泥马,晓行无迹。日落漫添羁旅恨,时危专藉匡扶力。读春秋武帐烛花红,髯如戟。
白话文翻译
在单父城的东面,秋色层层叠叠,铺满了大地。我倚着栏杆,向远处眺望,齐鲁的疆域一片晴朗的碧蓝。此去的路渐渐通向高空,唯愿我这一生能有翱翔的翅膀。俯瞰中原,斜阳映照着百尺高的楼阁,空旷而遥远。铜鼓在比赛,松杉挺拔直立。阴雨肆虐,精灵急速飞走。看那苔藓覆盖的泥马,晨雾中行迹难寻。日落时分,旅途的怨恨愈加浓重,时局动荡,我只能寄希望于匡扶之力。灯下读《春秋》,烛火映红了书页,胡须如戟般直立。
注释
- 单父城: 古代城池,位于今山东省。
- 齐疆鲁甸: 指齐国和鲁国的疆域。
- 翱翔翼: 比喻自由飞翔的能力。
- 缭櫩: 高楼的栏杆。
- 铜鼓赛: 古代鼓乐的比赛。
- 藓衣泥马: 形容被苔藓覆盖的泥土和马。
- 春秋武帐: 指《春秋》这部史书,武帐指的是古代的军营帐篷,暗含历史的沉重与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诗人,字少白,号紫峰,晚号桐庐居士。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见长,常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抒发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秋日的单父城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开篇即以“万层秋色”展现出深厚的自然底蕴,秋天象征着成熟与收获,然而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与惆怅。通过对“齐疆鲁甸”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辽阔的土地,也暗示了自己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此去渐通霄汉路,吾生只少翱翔翼”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但却又感到力量的不足,生动地描绘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后面提到的“阴雨吼,精灵急”,则更是暗示了社会动荡的现实,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此时凸显无遗。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交织,展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抒情笔调与对历史的反思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单父城东,堆遍了万层秋色: 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象,暗示自然的丰富。
- 凭阑望齐疆鲁甸,一泓晴碧: 诗人站在栏杆旁,眺望齐鲁的疆域,展现了辽阔的视野与宁静的心境。
- 此去渐通霄汉路,吾生只少翱翔翼: 表达了对理想与自由的渴望。
- 缭櫩斜百尺俯中原,空苍极: 俯视中原,感受到无限的空旷与苍凉。
- 铜鼓赛,松杉直: 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隐含历史的沧桑。
- 阴雨吼,精灵急: 暗示社会动荡,诗人内心的焦虑。
- 看藓衣泥马,晓行无迹: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流逝的时间与无尽的思考。
- 日落漫添羁旅恨,时危专藉匡扶力: 旅途的厌倦与对国家的忧虑。
- 读春秋武帐烛花红,髯如戟: 读书的情景,象征着对历史的反思与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髯如戟”将胡须比作戟,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多次出现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秋日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渴望,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 象征成熟与收获,也暗示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翱翔翼: 自由与理想的象征。
- 铜鼓: 历史的回响,代表着战争与动荡。
- 藓衣泥马: 代表岁月的痕迹与逝去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齐疆鲁甸”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齐国和鲁国
- B. 秦国和汉国
- C. 楚国和燕国
-
“吾生只少翱翔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由的渴望
- B. 对生命的无奈
- C.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阴雨吼,精灵急”暗示了什么?
- A. 生活的平静
- B. 社会的动荡
-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陈维崧的诗更加注重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