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适从颍水归,道逢西华长。不见二十年,颜须我非曩。君问洛阳日,旧友多泉壤。更别如前时,应复少吾党。
白话文翻译:
回家的路上,我在颍水边遇见了西华的长者。已经二十年没见,脸上的胡须让我想起了往昔。你问我洛阳的情况,老朋友大多已经去世了。再见面时和以前一样,想必我的朋友也都很少了。
注释:
- 适:回归,回来。
- 颍水:颍水是古代的一个水名,位于今安徽省。
- 西华长:西华是山名,长者指年长的人。
- 不见:没有见面,指相隔的时间。
- 颜须:指容颜和胡须,表现对方的变化。
- 君:你,称呼朋友。
- 洛阳:古都,位于今河南省。
- 泉壤:泉水与土壤,形容环境的变化。
- 吾党:指自己一方的朋友。
典故解析: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诗中提到的“旧友多泉壤”暗示着许多朋友已经去世,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子华,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多为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抒发情感。梅尧臣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在古诗方面有独到之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在归途中,重逢故人,感慨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诗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老友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适从颍水归”,让人感受到诗人归乡的急切与期待;而“道逢西华长”则引出了与故人的重逢,情感的交织使得这一刻显得格外珍贵。接着,诗人回忆起过去二十年的分离,脸上的变化让他意识到时光的不易,体现了“颜须我非曩”的感慨。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洛阳的探询,展开了对旧友的回忆,感叹“旧友多泉壤”,不仅表现出对朋友的怀念,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最后一句“更别如前时,应复少吾党”则是对当下孤独的直面,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失落和孤独感。
整首诗的情感深邃,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孤独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关注人事变化的敏感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适从颍水归:表达归家的情景,带有一种回归与期待的情绪。
- 道逢西华长:在路上遇见了年长的朋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不见二十年:强调了二十年的时光,时间的漫长让人感到沧桑。
- 颜须我非曩:对方的容貌变化,反映了岁月的痕迹。
- 君问洛阳日:朋友询问洛阳的消息,表现出对故地的关心。
- 旧友多泉壤:许多朋友已经去世,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更别如前时:再见面时的感受已不如从前,暗示了孤独与失落。
- 应复少吾党:最终归结到朋友的缺少,感慨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适从颍水归”、“道逢西华长”,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隐喻:用“泉壤”暗示生命的短暂与变迁,富有哲理。
- 情景交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怀旧、感伤为主旋律,表达了对故人和往昔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反映了人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颍水:象征归乡的路途,代表着思乡之情。
- 西华长:象征着智慧和经历的积累,长者的出现引发了对过去的思考。
- 洛阳:象征着昔日的繁华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梅尧臣的字是什么? A. 子华
B. 子明
C. 子安 -
诗中提到“适从颍水归”,颍水指的是: A. 一条河
B. 一座山
C. 一座城市 -
诗中“旧友多泉壤”意指: A. 朋友多
B. 朋友少
C. 朋友生活在泉水旁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作,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描绘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作品,同样表达思念之情,但更侧重于对月亮的寄托与哲理思考。
- 《登高》:杜甫的作品,虽也是怀旧,但更强调对国家和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歌选》
- 《梅尧臣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