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京递至,亲旧皆无书,再用韵简云岩、朔斋)》
时间: 2025-01-17 10:05: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京递至,亲旧皆无书,再用韵简云岩、朔斋)》
作者:李曾伯 〔宋代〕
听彻惊乌,起览镜顿添头白。曾不见江南人寄,一枝春色。
风卷龙鳞残甲下,山无虎迹新蹄入。罄冰天桂海使同风,修文德。
三十载,江湖客。千万里,关山役。且付之杯酒,何愁西出。
天女花边浑似剪,志公杖上平如尺。把富贫都作一般看,何什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听到惊乌鸣叫时,感慨自己白发渐生,心中充满了对故人的思念。曾经没有收到江南友人的书信,心中难免感到失落。风卷起残存的龙鳞,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山中没有老虎的踪迹,新的脚印悄然踏入。面对冰天雪地,唯有桂花海才能同我共感这份清风。
三十年来我漂泊在江湖,经历了千万里关山的苦役。如今我只想把心情寄托在杯酒之中,何必担忧西去的路途?
天女花像是被剪裁过的,志公手中的杖平直如尺。把贫富都看作一回事,真正的意义又在于何处?
注释:
- 惊乌:惊恐的乌鸦,象征着孤独和无助。
- 一枝春色:指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色,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 龙鳞: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
- 天女花:一种美丽的花,形状如剪,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志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位志向高远的人,表现出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往往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李曾伯漂泊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故人深切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渗透着对人生境遇的反思,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满江红”为题,传达了作者的忧伤与思念之情。开头部分,惊乌的鸣叫引发了作者对自己白发渐生的感怀,暗示着岁月的无情。接着,诗人提到江南的友人未曾寄来书信,心中难免空虚,展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渴望。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风卷龙鳞,山中无虎,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遭遇。冰天桂海的描写,寓意着希望与清新的气息,使人感受到一种清雅的美感。
最后,诗人在饮酒时,感慨无论贫富都应一视同仁,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听彻惊乌,起览镜顿添头白:听到乌鸦的叫声,心中产生了忧虑,照镜子时发现自己已添白发。
- 曾不见江南人寄,一枝春色:未曾收到江南朋友的书信,心中满是对春天的向往。
- 风卷龙鳞残甲下,山无虎迹新蹄入:风吹动残留的荣耀,山中没有老虎的踪影,象征着变迁。
- 罄冰天桂海使同风,修文德:在寒冷的环境中,唯有桂花能与我共感风的清新。
- 三十载,江湖客:三十年来我在江湖漂泊。
- 千万里,关山役: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磨难。
- 且付之杯酒,何愁西出:将所有烦恼寄托于杯酒之间,无需担忧未来的旅途。
- 天女花边浑似剪,志公杖上平如尺:天女花的形态如同被剪裁,志公的杖则是直平如尺,象征理想与追求。
- 把富贫都作一般看,何什伯:不论贫富,皆应平等对待,真正的意义在于内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女花边浑似剪”,形象生动。
- 对仗:如“富贫都作一般看”,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惊乌:孤独与忧虑的象征。
- 春色:美好与希望的象征。
- 龙鳞:辉煌与过去的象征。
- 冰天桂海:清雅与希望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惊乌”象征什么?
- A. 欢快
- B. 孤独
- C. 富贵
- 答案:B
-
“三十载,江湖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漂泊与无奈
- C. 富裕
- 答案:B
-
诗人如何看待贫富差距?
- A. 非常重视
- B. 看作一般
- C. 蔑视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情的思索,前者更多偏向于对友人的思念,后者则倾向于对爱情与人生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