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7 09:55:03

萧关陇水隔天区,壮士何人是破奴。

一日顿传三节度,十年空斗五单于。

坐谈激烈心犹在,疲俗彫残喘未苏。

安得仓箱盈百万,少令天下足军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秋二首 其二
作者: 叶梦得

萧关陇水隔天区,
壮士何人是破奴。
一日顿传三节度,
十年空斗五单于。
坐谈激烈心犹在,
疲俗彫残喘未苏。
安得仓箱盈百万,
少令天下足军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萧条与壮士的豪情。诗人感慨,关陇的水将两地隔断,壮士们又有谁能打破这种困境。一次性传达了三节度的命令,十年来与五个单于的战争却毫无结果。即使在座谈中讨论时,心中的激烈情感依然存在,但现实的疲惫和社会的残破让人难以振作。诗人希望能够积累百万的军储,以便让天下的军队都能充足。

注释

  • 萧关:指的是边关的萧条景象。
  • 陇水:指陇山的水流,象征地理上的隔断。
  • 壮士:指勇士或豪杰。
  • 破奴:突破奴役和束缚,意指打破现状。
  • 三节度:指军队的节度使,传达军令的迅速。
  • 五单于:指北方的五个匈奴部落,强调对抗的艰难。
  • 疲俗:指社会的疲惫与腐朽。
  • 仓箱盈百万:希望能有充足的物资储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1138),字子华,号静斋,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以豪放和深刻见长,作品多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及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北宋末年,时局动荡,边疆频繁受到外敌侵扰。诗人通过描绘壮士的豪情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立秋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怆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萧关陇水隔天区”一句,立刻勾勒出边疆的萧条与孤立,令读者感受到一种压迫感。接着,诗人通过“壮士何人是破奴”发问,表达对英雄豪杰的渴望与无奈,似乎在呼唤那些能够打破现状的勇士。

“一日顿传三节度,十年空斗五单于”这两句则呈现了军令的急迫与长久的战争无果,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坐谈时的激烈心情又与社会的疲惫交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安得仓箱盈百万,少令天下足军储”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对现状的不满。他渴望能有充足的粮草和物资,以应对外敌的威胁,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首诗通过悲壮的情感与深刻的历史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关陇水隔天区:描绘了边关的荒凉,强调地理的隔断。
  2. 壮士何人是破奴:发问,呼唤能够打破现状的英雄。
  3. 一日顿传三节度:指军令的急迫,形容传达命令的迅速。
  4. 十年空斗五单于:十年来与敌人斗争却没有成果,表现无奈。
  5. 坐谈激烈心犹在:尽管讨论热烈,诗人内心的激愤依然存在。
  6. 疲俗彫残喘未苏:社会的疲惫与腐朽让人难以振作。
  7. 安得仓箱盈百万:期望能够积累充足的军储。
  8. 少令天下足军储:希望天下的军队都能有充足的粮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壮士何人是破奴”对“安得仓箱盈百万”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对立性。
  • 反问:通过“何人是破奴”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现状的描绘与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萧关:象征边境的荒凉与孤立。
  • 壮士:代表勇敢与希望。
  • 三节度:象征军事的急迫与重要性。
  • 五单于:象征敌人的威胁与挑战。
  • 仓箱:象征物资的丰盈与国家的强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壮士”指的是谁? a) 英雄
    b) 军队
    c) 平民
    d) 文人

  2. 诗中“安得仓箱盈百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个人财富
    b) 国家军储充足
    c) 社会和谐
    d) 边疆安全

  3. 诗中提到的“五单于”主要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部落? a) 汉
    b) 匈奴
    c) 满族
    d) 蒙古

答案

  1. a) 英雄
  2. b) 国家军储充足
  3. b) 匈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切关怀。杜甫更多地着眼于个人的困境与思乡之情,而叶梦得则以壮士与军储为主题,强调国家的安危与责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叶梦得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