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申戒诸屯示幕府》

时间: 2025-01-19 20:18:19

草枯马健已高秋,堂上应须早伐谋。

传箭犹闻聚蜂蚁,控弦那得犯貔貅。

书生会击单于颈,壮士谁舂长狄喉。

快使营平归印绶,貂蝉敢望出兜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枯马健已高秋,堂上应须早伐谋。
传箭犹闻聚蜂蚁,控弦那得犯貔貅。
书生会击单于颈,壮士谁舂长狄喉。
快使营平归印绶,貂蝉敢望出兜鍪。

白话文翻译:

草木已枯,马儿也壮,正是高秋时节,
堂上应该早早筹划对策。
传来的箭声仿佛是蜂蚁聚集的声音,
拉弓之人怎么敢去触犯凶猛的貔貅。
书生也能射杀匈奴首领,
壮士又有谁能捣碎长期占据的狄国喉舌。
快去指挥军营平安归来,
貂蝉怎么敢期待出征的荣耀。

注释:

  • 草枯马健:草木枯萎,马儿强壮。描写秋天的景象。
  • 伐谋:筹划、谋划。
  • 传箭:传来的箭声。
  • 控弦:拉弓。
  • 貔貅:古代神兽,象征威猛。
  • 单于:匈奴的首领。
  • 狄喉:指的是敌人的重要位置或统治者。
  • 营平归印绶:指军队平安归来,带回印绶象征胜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梦得(1077年-1148年),字宗尧,号退庵,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之际。叶梦得借秋高气爽的时节,表达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提醒统治者要早做准备。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展现了高秋的气氛,作者通过描绘草枯马健的景象,传达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对未来的忧虑。开头两句通过时令的变化引入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暗示了战事的迫在眉睫。接下来的“传箭犹闻聚蜂蚁”形象地描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箭声如同蜂蚁般的聚集,隐喻着敌军的逼近。

在诗中,叶梦得运用了“书生会击单于颈,壮士谁舂长狄喉”的对比手法,展现出文人和武人的共同责任,强调了即使是书生也能为国家出力。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激励人们要勇于担当,积极应对外敌的威胁。

最后两句“快使营平归印绶,貂蝉敢望出兜鍪”更是充满豪情,表达了作者对胜利的期望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整首诗在寓意与情感上都显得沉重而深刻,体现了叶梦得作为一位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枯马健已高秋:描绘了秋季的景象,草木枯萎,马儿强壮,暗示战备的必要性。
  • 堂上应须早伐谋:在堂上应该早早进行策划,表明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 传箭犹闻聚蜂蚁:箭声传来,像是蜂蚁聚集,暗指敌军即将来袭。
  • 控弦那得犯貔貅:拉弓之人不应轻易挑衅凶猛的敌人。
  • 书生会击单于颈:即使是书生也能有一战之力,表现出文人也能为国效力。
  • 壮士谁舂长狄喉:壮士们若不积极,敌人将长久占据优势。
  • 快使营平归印绶:希望能快速让军队平安归来,带回胜利的象征。
  • 貂蝉敢望出兜鍪:借貂蝉的美名,表现出对胜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书生与壮士的对比,凸显出文人也能为国效力的主题。
  • 比喻:箭声如同虫鸣,增添了紧迫感。
  • 夸张:用貂蝉的形象来表现期望,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和对胜利的渴望,强调了每个人都应为国家的安危承担责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枯:象征秋天的到来,暗示战事的迫近。
  • 马健:代表了士兵的强壮,传达出准备战斗的状态。
  • 箭声:预示着战争的来临,紧迫感加剧。
  • 貂蝉:象征美好与胜利,展现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草枯马健”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特点?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2. “书生会击单于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文人的嘲讽
    B. 文人也能为国效力的信心
    C. 对士兵的羞辱

  3. 诗中提到的“貂蝉”象征什么? A. 胜利的期待
    B. 失败的忧虑
    C. 战争的恐怖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叶梦得的《秋高申戒诸屯示幕府》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但叶梦得更强调战争的紧迫感,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沦陷的深切忧虑。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共同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歌鉴赏词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