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程伯禹用时字韵见寄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6:5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道中兴此一时,
虞亡不腊尔何知。
地中鸣角无多怪,
堂上论兵固有奇。
梦栎那求梁栋远,
抢榆正羡羽翰卑。
淮阳汲直犹高卧,
愿看箫韶集凤仪。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汉朝中兴的时刻,虞国已经灭亡,年终岁尾你又能知道什么呢?在这大地之上,听闻角声并不稀奇,堂上讨论兵事自然有其独特之处。梦中的栎树何必去寻找遥远的梁栋,抢着榆树更是羡慕那低飞的鸿雁。淮阳的清流仍然可以高卧,愿意看见箫韶乐曲汇聚凤凰的仪态。
注释:
- 汉道:指汉朝的政权和统治。
- 虞亡不腊:虞国灭亡,时间已至年末,“腊”指腊月。
- 鸣角:古代乐器,通常用于军事号令。
- 论兵:讨论兵事。
- 梦栎:意指梦中的栎树,象征着理想或追求。
- 箫韶:古代乐曲,代表美好和和谐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季良,号惟贞,南宋诗人,仕途坎坷,工诗文,尤擅长古诗。他的诗风多受典故影响,兼具清新和深邃的特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思考与感慨。诗中涉及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本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汉道中兴和虞国灭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开篇提到“汉道中兴此一时”,显示了对汉朝政治局势的关注,而“虞亡不腊尔何知”则隐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提及“地中鸣角”,不仅传达了一种军事氛围,也暗示着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接下来的句子“梦栎那求梁栋远,抢榆正羡羽翰卑”展示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梦中的理想(栎树)与眼前的现实(榆树)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高远追求的渴望和对卑微现状的无奈。最后几句“淮阳汲直犹高卧,愿看箫韶集凤仪”则表现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箫韶乐曲象征着和谐与美好,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历史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道中兴此一时:当前汉朝的复兴正是这个时代,暗示了历史的变迁。
- 虞亡不腊尔何知:虞国已经灭亡,年末时光,你又能知道些什么呢?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常与人事的无奈。
- 地中鸣角无多怪:地上响起的号角声并不奇怪,暗示了战争的常态。
- 堂上论兵固有奇:在堂上讨论军事事务自然有其独特之处,体现了士人对政治军事的关注。
- 梦栎那求梁栋远:梦中的栎树何必去追求遥远的梁栋,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
- 抢榆正羡羽翰卑:羡慕那低飞的鸿雁,表现了对理想高飞的向往。
- 淮阳汲直犹高卧:淮阳的清水仍然流淌,可以高卧,展现了宁静的生活态度。
- 愿看箫韶集凤仪:渴望看到和谐美好的音乐汇聚,象征着理想社会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梦栎”与“抢榆”,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箫韶”象征美好生活,“栎树”象征理想。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增强诗的思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失落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道:象征着一个朝代的兴衰。
- 虞亡:历史的变迁,象征着无常。
- 鸣角:战争的象征,反映社会动荡。
- 梦栎: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 箫韶:和谐与美好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汉道中兴”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复兴?
- A. 唐朝
- B. 汉朝
- C. 宋朝
-
“梦栎那求梁栋远”中的“栎”指的是什么?
- A. 树木
- B. 理想
- C. 现实
-
诗歌表达了对未来哪些方面的期待?
- A. 财富
- B. 生活和谐
- C. 战争
答案:
- B. 汉朝
- B. 理想
- B. 生活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叶梦得的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涉及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但叶梦得更倾向于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强调现实的困境与国事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叶梦得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