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时间: 2025-01-01 12:49: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作者: 苏轼 〔宋代〕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
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
惟有西湖波底月。
白话文翻译:
霜后长淮已经变得宽阔,我只能空听那潺潺的水声在清流中呜咽。佳人依旧在唱着醉翁的词,四十三年如电光般转瞬即逝。草头上的秋露滑落如珠,三五岁的小姑娘正好二八年华。我们都曾是识翁的人,唯有那西湖的波底映着的月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淮:指长江,形容江面宽广。
- 潺潺:形容水流声。
- 佳人:美丽的女子,诗中指的是指代某位女性。
- 醉翁词: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诗句。
- 四十三年如电抹:形容时间飞逝,四十三年转眼即逝。
- 盈盈: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
典故解析:
- 醉翁: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因其作品《醉翁亭记》而著名,诗中提及他,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情,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期,时值其被贬黄州的时期,表达了对友人欧阳修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西湖的意象,既是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也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诗歌鉴赏: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苏轼在追忆昔日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时所作,诗中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开篇“霜余已失长淮阔”,意境开阔,表现出一种对时光的敏感与惋惜。随着诗意的深入,佳人唱着醉翁的词,传递出一种对过往的留恋与感慨。四十三年如电抹,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也是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草头秋露流珠滑”描绘了秋天清晨露珠滑落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细腻与柔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最后一句“惟有西湖波底月”,以月亮作为结尾,象征着永恒与不变,暗示着即使人事沧桑,唯有自然与情感是永恒的。
整首诗浑然天成,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时间和友谊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他豁达的胸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余已失长淮阔:霜降后,长江的浩瀚已无法再见。
- 空听潺潺清颍咽:只能听到清澈水流的声音,感到一种无奈。
- 佳人犹唱醉翁词:佳人仍在吟唱醉翁的诗句,传递出对往昔的怀念。
- 四十三年如电抹:四十三年的时光如同电光般一闪而过,令人感慨。
- 草头秋露流珠滑:草尖上的秋露如珠子般滑落,描绘自然的美丽。
- 三五盈盈还二八:形容年轻女子的青春美丽,时光轮回。
- 与余同是识翁人:与我同样是识得欧阳修的人,表达共鸣。
- 惟有西湖波底月:唯有西湖的月光依旧常在,象征着不变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电光,强调其快速流逝。
- 对仗:如“草头秋露流珠滑”与“佳人犹唱醉翁词”,形成美妙的音韵和节奏。
- 拟人:将“秋露”描述为“流珠”,让自然生动起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自然的描绘,展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友谊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着秋冬的来临,暗示时光的流逝。
- 清流:代表清澈的心境,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佳人:象征着青春与美好,连接着个人情感和社会关系。
- 西湖月:象征着永恒与宁静,代表着诗人对美好回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四十三年如电抹”中的“电抹”比喻什么?
- A. 时间短暂
- B. 记忆模糊
- C. 自然现象
-
诗中“佳人犹唱醉翁词”提到的“佳人”指代谁?
- A. 苏轼
- B. 欧阳修
- C. 一位美丽的女子
-
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包括哪些?
- A. 秋露
- B. 西湖
- C. 以上皆是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 李清照的《如梦令》:反映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涉及到月亮的意象,但苏轼更注重时光与友谊的感慨,而李白则强调孤独和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传》:了解苏轼的生平与文学成就。
- 《宋代诗词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便于对比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