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时间: 2024-12-29 21:2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绛阙云台总有名,应须极贵又长生。
鼎中龙虎黄金贱,松下龟蛇绿骨轻。
霅水未浑缨可濯,弁峰初见眼应明。
两卮春酒真堪羡,独占人间公外荣。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声与财富的看法。诗人认为,华丽的宫殿和高耸的云台虽然名字响亮,但若没有长久的贵重与长生的祝福,那便毫无意义。鼎中象征着权力与财富的龙虎,其实在黄金满地的情况下显得贱如泥土;而在松树底下的龟蛇,虽然轻盈,却显得无足轻重。霅水尚且清澈,缨带可以洗濯,初见的弁峰在眼中分外清晰。两杯春酒实在令人羡慕,然而我独自享有这人间的荣耀与快乐。
注释
- 绛阙:指的是华丽的宫殿。
- 云台:高耸的台阁,象征地位和权力。
- 鼎中龙虎:鼎中象征权力与财富之物,龙虎则为神兽,象征权威。
- 松下龟蛇:松树下的龟与蛇,暗指平常之物。
- 霅水:指的是清澈的水流。
- 缨:用于装饰的带子。
- 弁峰:头盔的峰,象征权威。
- 卮春酒:两杯春天的酒,象征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了政治上的波折,也经历了多次贬谪,但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苏轼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苏轼被贬至湖州期间,正值他人生的低谷。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的哲理思索,同时也表达了他在逆境中自得其乐的洒脱态度。
诗歌鉴赏
此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名利的独立见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心中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绛阙云台”这样的华丽景象引入,表面上看似赞美名利,实则暗含质疑。接着通过对鼎中龙虎和松下龟蛇的对比,展示了权力与财富在苏轼眼中的贬值,强调了其轻薄与虚幻。通过“霅水未浑缨可濯”的描写,诗人将清澈的水与浑浊的名利对立,暗示真情与纯粹的生活才是值得追求的。
而结尾的“两卮春酒真堪羡”,则展现了诗人对简单快乐生活的珍视,表明他在物质匮乏之时,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正如他对“人间公外荣”的享受,体现了他独特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处境的自我解嘲,更是对世俗名利的深刻反思,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绛阙云台总有名:华丽的宫殿与高台总是受人瞩目。
- 应须极贵又长生:然而,若没有真正的贵重与长久的生命,那它们的名声又有什么意义呢?
- 鼎中龙虎黄金贱:鼎中象征权力的象征物,如龙虎般的存在,在黄金泛滥的情况下却显得微不足道。
- 松下龟蛇绿骨轻:松树下的龟蛇轻盈无重,暗指平常事物的无足轻重。
- 霅水未浑缨可濯:霅水尚且清澈,带子可以在此洗濯,象征纯净与真实。
- 弁峰初见眼应明:初次见到的弁峰,眼中应当明亮清晰。
- 两卮春酒真堪羡:两杯春酒,确实令人羡慕。
- 独占人间公外荣:我独自享有这人间的荣耀与快乐。
修辞手法
本诗中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包括:
- 对比:如“鼎中龙虎”与“松下龟蛇”的对比,强调名与利的虚幻。
- 象征:通过“绛阙云台”象征权力与名声的空洞。
- 比喻:将生活中的简单快乐比作春酒,强调其可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名利的虚幻与生命的真实,传达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追求内心安宁与快乐的态度。表达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超然,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绛阙:象征权力、地位的华美。
- 云台:代表名声与虚荣。
- 鼎:暗示权力与财富。
- 龟蛇:象征平常与无重。
- 霅水:象征纯洁与真实。
- 春酒:象征快乐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 A. 追求财富
- B. 反对名利
- C. 崇尚权力
- D. 热爱美食
- 答案:B
-
诗中“鼎中龙虎”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亲情
- B. 权力与财富
- C. 自然
- D. 爱情
- 答案:B
-
“霅水未浑缨可濯”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名利的混浊
- B. 生活的清新
- C. 青春的流逝
- D. 自然的和谐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与向往自然的主题。
- 王维《山居秋暝》:抒发隐居生活的悠然与自在。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对比:苏轼在名利的反思上更为深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由与豪放的追求。在情感基调上,苏轼更为沉稳,而李白则显得更加激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