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大沽望炮台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4:32:19

大旗明落日,雄镇拱神京。

朔气三军重,平原万马轻。

犀军环铁舰,元老卧长城。

吹角楼船过,寒潮入夜平。

意思解释

舟过大沽望炮台二首 其一

作者:夏曾佑 〔清代〕

原文展示:

大旗明落日,雄镇拱神京。
朔气三军重,平原万马轻。
犀军环铁舰,元老卧长城。
吹角楼船过,寒潮入夜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在日落时分,辽阔的平原上,军队的气氛与壮丽景象。大旗迎着落日,雄伟地守卫着京城。北方的寒气笼罩着三军,显示出其沉重的气息,而广袤的平原上,万马奔腾却显得轻松自在。犀牛军环绕着铁甲船,老将们则安然卧于长城之上。此时,楼船上吹响号角,寒潮涌入,夜晚也随之宁静下来。

注释:

  1. 大旗:指军队的旗帜,象征着威严和力量。
  2. 雄镇:雄伟地镇守,形容京城的壮观。
  3. 朔气:北方的寒气,体现了天气的寒冷。
  4. 犀军:指精锐部队,可能暗指特种兵。
  5. 元老:指年长的将领或士兵,具有丰富的经验。
  6. 吹角:吹号角,号角声通常用于指挥军队或宣布某种情况。

典故解析:

  • 神京:指的是京城,通常特指北京,象征着国家的中心与权威。
  • 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的防御工事,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曾佑(1842-1905),字子贞,号澄庵,江苏人。清末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时事的关注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与外敌入侵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国家和军队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观的军队景象与宁静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忧虑。开头的“大旗明落日”展现了壮丽的视觉效果,象征着国家的荣耀与希望;而“雄镇拱神京”则强调了对京城的保护与捍卫。接着,诗人通过“朔气三军重”与“平原万马轻”的对比,表现出军队的沉重与平原的悠然,暗示着战争的严峻与士兵的豪情。最后,吹号角的楼船与寒潮的结合,形成了诗的结尾,既渲染了战斗的紧张气氛,又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体现出一种时局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旗明落日:描绘军旗在落日的辉映下显得鲜明,展现出大气磅礴的场面。
  2. 雄镇拱神京:雄伟的军队守护着京城,传达出捍卫国家的决心。
  3. 朔气三军重:北风带来的寒气使三军的气氛显得沉重,传达了战争的压力。
  4. 平原万马轻:与军队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广袤平原的自由与奔放。
  5. 犀军环铁舰:描写精锐部队围绕着铁甲舰,暗示了军队的战斗准备。
  6. 元老卧长城:老将们在长城上安卧,体现出他们的沉稳与经验。
  7. 吹角楼船过:号角声响起,楼船驶过,传达出军队出征的气氛。
  8. 寒潮入夜平:夜晚的寒潮涌来,形成宁静的场景,增加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比:如“重”和“轻”,强调军队与自然的对立。
  • 意象:运用大旗、楼船等意象,增加了作品的视觉表现力。
  • 象征:长城象征着国家的防御与历史的厚重。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保家卫国的责任感与忧虑,展示了战争的严峻与士兵的豪情,并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深化了主题。

意象分析:

  1. 大旗: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威严。
  2. 长城:代表着民族的防线与历史的延续。
  3. 楼船:寓意着军队的出征与对外的抵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雄镇拱神京”中“雄镇”意为: A. 壮观的镇守
    B. 稳定的城镇
    C. 凶猛的进攻

  2. 诗中的“犀军”指的是: A. 轻骑兵
    B. 精锐部队
    C. 普通士兵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夏曾佑的《舟过大沽望炮台二首 其一》更侧重于描绘战争的壮丽与士兵的豪情,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夏曾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