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泊枫泾》

时间: 2025-01-01 14:23:05

晚霁孤帆落,江天成薄凉。

残红莲远树,归鸟艳斜阳。

潮长芦根短,云开客路长。

平芜何处尽,应是接钱塘。

意思解释

晚晴泊枫泾

原文展示:

晚霁孤帆落,江天成薄凉。
残红莲远树,归鸟艳斜阳。
潮长芦根短,云开客路长。
平芜何处尽,应是接钱塘。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雨霁,孤独的帆船停靠,江面和天空渐渐变得凉意袭人。
残余的红花和远处的树木相映成趣,归来的鸟儿飞向斜阳中。
潮水涨起,芦苇根却显得短促,云开处,通往远方的客路也变得漫长。
平坦的芦苇荡究竟延伸到哪里,想必是与钱塘江接壤。

注释:

  • :雨止后的天气。
  • 孤帆:孤单的帆船,象征孤独和旅途。
  • 薄凉:微凉的感觉。
  • 残红:残留的红花,暗示凋零。
  • :明亮、美丽。
  • 潮长:潮水高涨。
  • 芦根:指芦苇的根部。
  • 平芜:平坦的原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曾佑(1836-1918),字梦阮,号静庐,清代诗人,擅长诗文,兼工书画。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晚晴泊枫泾》创作于清末,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远离家乡,游历江南,感受到自然的美与孤独的心情。

诗歌鉴赏:

《晚晴泊枫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诗的开头描绘了傍晚时分,雨后初晴的景象,孤帆的落幕与江天的凉意相结合,给人一种孤独而又清新的感受。孤帆既是行舟者的孤独,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诗人用“残红”与“归鸟”的对比,描绘了夕阳下的美丽和凋零,展现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潮长与芦根短的对比,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短暂,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旅途并不总是平坦。最后一句“应是接钱塘”,则将目光投向远方,为整首诗增添了思乡的情怀,表现了对故乡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霁孤帆落:傍晚时分,雨后天晴,孤独的帆船停泊。
  2. 江天成薄凉:江面和天空逐渐变得凉爽,暗示天气变化。
  3. 残红莲远树:残余的红花与远处的树木,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4. 归鸟艳斜阳:归来的鸟儿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
  5. 潮长芦根短:潮水上涨,芦苇根部却显得短促,暗示着生命的局限。
  6. 云开客路长:云雾散去,前方的旅途延绵不绝。
  7. 平芜何处尽:平坦的原野究竟延伸到哪里,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
  8. 应是接钱塘:推测这片平坦的土地是通往钱塘江的,呈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潮长”与“芦根短”,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通过“孤帆”、“残红”、“归鸟”等意象,构建出一种孤独、思乡的氛围。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晚晴的宁静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无奈,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帆:象征孤独与旅行。
  • 残红:象征生命的短暂与凋零。
  • 归鸟:象征归属与思乡。
  • 潮长: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平芜:象征人生的广阔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帆”象征什么?
    A. 热闹
    B. 孤独
    C. 繁荣

  2. “潮长芦根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生命的富饶
    B. 生命的短暂
    C. 生命的希望

  3. 诗中提到的“钱塘”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钱塘江
    B. 钱塘市
    C. 钱塘县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晚晴泊枫泾》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前者更强调孤独与思乡,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山水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的力量:古典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