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君轩
苏轼
云幢烟节十洲人,
犀甲檀枪百万军。
翳荟丛生何足道,
此君真是此君君。
白话文翻译:
这位君子如云彩般轻盈,宛如烟雾般飘渺,仿佛来自十洲的神人;
他的铠甲如犀牛的角般坚硬,手握檀木的长枪,能指挥百万大军。
在这繁茂的荆棘丛中,他的存在又有什么值得谈论的呢?
这位君子,真的就是你所想象的君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幢:云彩的聚集,形容轻盈飘渺的形象。
- 烟节:烟雾般的逸致,形容其气质非凡。
- 十洲:古代传说中十个海岛,象征遥远的地方。
- 犀甲:犀牛的甲壳,形容铠甲坚固。
- 檀枪:用檀木制作的长枪,象征武器的精良。
- 翳荟:繁茂的荆棘丛生,形容环境的复杂。
- 君君:意指理想中的君子,或许含有讽刺意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十洲”可能源自古代神话传说,象征理想的境界;而“犀甲檀枪”则强调了武器的威力,可能隐喻君子的能力和才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起伏,作品涵盖诗、词、文、赋,风格多样,尤以豪放派词作著称。
创作背景: 《此君轩》创作于苏轼政治生涯的动荡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理想人物的追求与思考,也可能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思考。
诗歌鉴赏:
《此君轩》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辨的诗,诗人通过对理想君子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开篇以“云幢烟节十洲人”描绘出一个轻盈而神秘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气质。这种理想化的形象使人对其产生强烈的向往与敬仰。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又提到“犀甲檀枪百万军”,将这个理想君子的形象与强大的军事力量相结合,反映出他对现实的认知: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君子的理想并非单纯的美好,而是需要具备实际的能力与影响力。
最后一句“此君真是此君君”则引人深思,暗含着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或许在暗示理想中的君子并不如想象中完美,反而可能只是一个虚幻的存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与思考,使整首诗具有了深邃的哲理意味,激发读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人与社会的深入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幢烟节十洲人:诗人首先描绘出一个轻盈、飘渺的形象,象征理想中的人,来自遥远的十洲,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 犀甲檀枪百万军:接着,诗人将这个人和强大的武力联系在一起,暗示这个理想的人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还需要有实际的能力。
- 翳荟丛生何足道:在繁茂的荆棘中,理想的存在显得微不足道,反映出社会的复杂与现实的无奈。
- 此君真是此君君:最后一句则是一种反思,似乎在质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表明理想中的君子可能并不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的君子比作云彩与烟雾,形象生动。
- 对仗:如“犀甲檀枪”“百万军”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最后一句似乎在用讽刺的语气,对理想的君子进行质疑。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现出对理想人物的向往,同时也对社会现实时事的深刻反思,提出了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与实际的无奈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幢、烟节:象征轻盈、超脱的理想形象。
- 犀甲、檀枪:象征强大与武力,体现人物的实际能力与影响力。
- 翳荟丛生:象征复杂的社会环境,反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幢烟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形象?
- A. 轻盈飘渺
- B. 威武雄壮
- C. 普普通通
-
“犀甲檀枪百万军”这句话强调了理想君子的什么特质?
- A. 忍耐力
- B. 实际能力
- C. 文采
-
诗的最后一句“此君真是此君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敬佩
- B. 质疑
- C. 赞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此君轩》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但苏轼更侧重于理想人物的复杂性,而李白则更强调放纵与豪情。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研究》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