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上访道人不遇》

时间: 2025-01-01 19:26:26

花光红满栏,草色绿无岸。

不逢青眼人,长歌白石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霅上访道人不遇
花光红满栏,草色绿无岸。
不逢青眼人,长歌白石涧。

白话文翻译:

在霅水边,寻找访道的人却没有遇见。
花儿盛开,红色映满了栏杆,草色青青,延绵无边。
没有遇到懂我的人,我只能在白石涧边,放声长歌。

注释:

  • :指霅水,古代的水名,具体位置在今浙江一带。
  • 访道人:寻求道理或真理的人。
  • 青眼人:意指懂得自己、欣赏自己的人。
  • 长歌:高声歌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信皆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风格豪放,个性洒脱。苏轼的一生经历了政治风波和个人失落,但他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和艺术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中年时期,正值他遭逢政治打击、被贬的时期。诗中表达了他对环境的感叹以及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诗歌鉴赏:

苏轼的《霅上访道人不遇》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极具生机的自然环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前两句通过对花草的描绘,构建了一个色彩鲜明、充满生机的世界:花儿的红色与草的绿色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命的活力。然而,在这美好的环境中,诗人却感受到一种孤独,无法找到能够心灵相通的“青眼人”。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在诗中,苏轼以“长歌白石涧”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白石涧象征着一种清澈与纯粹的存在,诗人面对这样的环境,不禁放声高歌。长歌不仅是对内心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种对理想与志向的追求。尽管无法遇到理解自己的人,诗人依然在清澈的水边歌唱,显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坚持。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表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光红满栏:描绘的是花朵盛开、色彩鲜艳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活力。
  2. 草色绿无岸:草色的延展无边,暗示着自然的辽阔与无尽,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未来的渴望。
  3. 不逢青眼人:表达了诗人的失落,强调了在美好的环境中却未能遇到理解自己的人,感受到的孤独。
  4. 长歌白石涧:在白石涧边放声歌唱,既是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理想与志向的坚持,体现了诗人不屈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长歌”隐喻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 意象:花、草、白石涧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个生动的自然画面,同时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与对孤独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志向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孤独中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基调使得诗歌富有哲理性,值得反复品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2. :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延续。
  3. 白石涧:象征着纯粹、宁静的心境和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眼人”指的是: A. 朋友
    B. 懂得自己的人
    C. 访道的人
    D. 自然的景色

  2.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雪山
    B. 海洋
    C. 花草
    D. 沙漠

  3. “长歌白石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与无奈
    B. 对生活的热爱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月下独酌》
  2.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李白:两位诗人虽风格不同,但都在各自的作品中表现了对理想和生活的追求。苏轼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常常以豪放的情感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参考资料:

  1. 《苏轼诗词全集》
  2. 《宋代文学研究》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