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碧云举翮千里,其奈有鸾皇。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
白话文翻译:
燕子在营巢,展翅翱翔,微小的愿望寄托在雕梁之上。碧蓝的天空下,它们振翅千里,却难以抵挡那高贵的鸾皇。来到临济,走过德山,果然得到了应有的承载。从此居住下来,扫除一切邪魔,焚香祈祷。
注释:
- 营巢:筑巢,安家。
- 逞翱翔:展翅高飞,表现出自己的本事。
- 微志:微小的志向或愿望。
- 雕梁:装饰精美的梁,象征生活的安逸。
- 碧云:碧蓝的天空。
- 举翮:展翅飞翔。
- 鸾皇:一种传说中的美丽鸟类,象征高贵。
- 临济:地方名,可能指某个寺庙或道场。
- 德山:指德山寺,著名的禅宗道场。
- 扫地焚香:清扫环境,焚香祈祷,表示一种修行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以诗、词、文著称,尤其以散文和诗歌见长。王安石的词风清新、明快,常常寄情于山水,表达理想和追求。
创作背景:
《诉衷情》系列词作反映了王安石在政治生涯中的感悟与思考,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词在其时代背景下,可能与王安石的政治理念和个人经历紧密相关,展现了他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诉衷情(五之四)》以燕子和鸾皇为象征,展现了王安石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挣扎。开篇的“营巢燕子逞翱翔”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燕子自由飞翔,代表着对理想生活的渴望。然而,紧接着的“其奈有鸾皇”,则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鸾皇象征着更高的理想和不可企及的目标,令人感到无奈和沮丧。接下来,诗人提及“临济处,德山行”,暗示其修行与追求的方向,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而“扫地焚香”则体现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王安石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思考,激发读者对理想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营巢燕子逞翱翔:燕子在巢中展翅自由飞翔,象征着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 微志在雕梁:微小的愿望寄托于美好的环境,暗示生活的安逸与和谐。
- 碧云举翮千里:在碧空中振翅高飞,表达了对远大理想的向往。
- 其奈有鸾皇:面对高贵的鸾皇,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 临济处,德山行:表明他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选择了修行的道路。
- 果承当:最终得到了应有的结果或承载。
- 自时降住,一切天魔:从此安居,扫除内心与外界的干扰。
- 扫地焚香:表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修行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燕子与鸾皇的对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拟人:燕子展翅翱翔,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临济处,德山行”,使句子更为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王安石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反映出他在社会动荡中对内心平静和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自由、希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鸾皇:象征崇高的理想与追求,亦代表难以达到的目标。
- 碧云:象征广阔的天地和自由的空间,寄托着诗人的理想。
- 临济、德山:象征修行与内心的追求之地,反映出对精神世界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营巢燕子逞翱翔”的意思是? A. 燕子在安家
B. 燕子正在飞翔
C. 燕子在筑巢 -
“鸾皇”象征什么? A. 自由
B. 高尚理想
C. 现实生活 -
“扫地焚香”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物质生活
B. 清净生活
C. 政治理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如梦令》:李清照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风格上有所不同。王安石的词多以理性思考为主,注重哲理的表达;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柔情与敏感。两者在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中,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词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